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2节(1 / 2)





  她有定海珠,她有灵泉,还不知有多少神妙之处是旁人不知道的。

  有她在,欧阳昭明多半没死。

  铅云积压的天空中,一声霹雳炸响,被东狄守卫包围的使馆中,谢易行伸手落子,袖子却将放在手边的杯子意外地带了下去。

  杯子落地,摔得四分五裂。

  他垂目朝着碎裂的杯子看去,生出了几分心神不宁感。

  而城中响起了马蹄声。

  这些军队从不知何处涌出来,整齐肃杀地朝着皇宫的方向前进。

  街上的行人惊恐地闪避开来。

  皇都,变天了。

  ——

  数日后,东狄皇都政变又被镇压的消息传到了大周,与此同时一并来的还有东狄的国殇。

  朝堂上,成元帝听着自己的大臣们在底下说话。应天帝一死,接着带来的很快就是东狄在那块土地上被约束已久的铁蹄,要向着更温暖朴素的东南方来的预兆。

  从东狄传回来的消息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那位新上任的大将军王不光镇压了东狄的二皇子跟五皇子,还有朝臣中一定不满十四皇子继位的人,彻底地扳倒了皇后的母家,让整个东狄的权势彻底地掌握在了抚养十四皇子的第四皇妃和容嫣公主手中。

  而他自己也稳定了军心,迅速在三军之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

  成元帝看向站在下方的宁王。

  宝意现在身陷东狄,易行为了他的妹妹,也随着使团一起去了东狄。

  遇上东狄国殇,使团在那里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他们不光会见证新皇登基,也会见证东狄挑起战火,将战争的种子播向四面八方。

  在这个时候能够用来安慰宁王的也就只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么一点,可是宁王从来不是需要听这种话的人。

  成元帝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又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在那里原本应该是他的太尉所站的地方,可是这些时日,欧阳昭明都告病没有露面。

  朝中众人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欧阳大人去了哪里,也不敢问。

  宁王站在朝臣的行列中,也朝着成元帝目光的落点望去,想起那时欧阳昭明对自己的承诺,现在他人不在这里,多半是已经到东狄去了。

  应天帝之死,还有在东狄发生的这场惊变,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即将燃起的战火在烧到大周来之前,他又是否能带着宝意、带着使团中的其他人平安归来?

  一切都是未知数。

  东狄边境。

  河流结冰的时候,在这小村庄里生活的人要取水,都必须每日去取了冰块来,在家中院子里存放着,等要的时候就化开。

  这一日,沿着结冰的河流走来了一个拄着木棍,眼上蒙着黑布的少女。

  她身上的衣着单薄,露在外面的手指都冻得变了颜色,一进到这个村庄里来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见她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村中的妇女连忙围了过来,将这个不知是从何而来的少女扶了起来,一边说着话,一边把她带回了家中。

  等到把她拉回了屋子里,生起了火,又让她换上了厚厚的袄子,看她喝下一碗热热的酒,救她回来的妇人们才问起了这个孩子的来历。

  只是这少女却像是没有反应。

  这些生活在东狄边境的淳朴人民发现,这个少女不光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嘴里只能发出一些含糊单调的声音。

  这样子,真不知她是怎么一个人走到这里来的。

  天寒地冻,她像是也冻坏了,没有地方可去,于是这几户发现了她的人家就商量着轮流照顾她,等到雪季过去,再搞清楚她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第243章

  一只木桶从上方坠下来,砸碎了井中的薄冰。

  这座村庄里就只有这么一口井,在冬天,如果所有人都要用里面的水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有在洗衣的时候才会来这里打水。

  一个端着盆过来的妇人在分到一盆水之后,正要端着盆再起身离开,从旁边就凑过来了几人,一边在身上擦着被冰冷的井水冻得通红的手,一边围着她问道:“李二家的,那孩子怎么样了?”

  “她今天好些了吗?”

  被她们围在中间的妇人站起了身,说道:“好多了,今日进多了一些粥,也吃了些肉糜,把那围在她眼睛上的布条取下来一看,那双眼睛还挺漂亮呢。”

  原来这少女在雪地中行走时发现雪地太过耀眼,所以才用了黑布绑在眼睛上,用来遮挡光线,这样才没伤了眼。

  等到这遮眼的布条一拿下来,就发现这是个长得清秀的孩子,大概就是十六七岁的年纪,虽然听不见声音,不能说话,但是眼睛没事,就能看见他们的手势跟动作,也能交流。

  这妇人连比划带猜地才猜到,她是跟着父兄出来,要越过边境到外头去,去那些牧民的集市上,用带出来的货物跟他们换取皮毛跟肉。

  这天寒地冻的,这么上路,中间一场大雪,然后又雪崩,父兄都不见了,就只有她一个孤零零地走了出来。

  “也是她运气好,被埋的地方离咱们这里不远,她又是沿着河流走的,所以那天咱们才在河边接到了她。”

  夫人说着叹了一口气,围在她身边的几人也是一边听一边露出些怜悯的神色来。

  同她们说完这孩子的情况之后,妇人打算离开,却感到自己的手臂被人撞了撞,转头一看,见到是惯来有些主意的张三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