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节(2 / 2)


  “臣得去陛下那边了。” 房相如回答完做了个虚礼就走了,漱鸢暗自无趣地抿嘴,将青帕揉成一团,要悄悄丢到那人后背上,谁想刚要举起手,房相如猛地回头,又突然快步折回来了。

  光凭偷袭宰相这一条,怕是房相如又要去父亲那弹劾自己行为不端,漱鸢眼看他直冲冲地朝自己走来,心想这下完了。

  房相如紧着脸立在他面前,看了她片刻,随后瞥了一眼地上的罩衫,责道,“春寒冷,那两件外衫,公主还是穿上的好。如今风不算暖,若是病了,得不偿失。”

  说完他似乎自觉话多了,匆匆看她一眼,又肃着面色拂袖离去。

  漱鸢一言不发地凝看着他来了又走掉,那个远去的背影将她的回忆拉扯到从前,忽然想起房相如当初离开长安的时候,也是这样毫无眷恋地拂袖而去。

  她那时候已经不怎么去国子监读书了,父亲遣去的新夫子着实不如房相如,她听得无趣,也就不再听了。

  按理说当年十几岁的孩子懂什么,不过是看见某个人心里高兴,多和他说几句话就能欢喜,若是看不见了,多少有点想念。

  当她那时候得知房相如离开国子监是为了前往外地任知州的时候,自然不懂这是他要官运亨通的预备,她只知道要看不见他了,应了那句“江山此夜寒”。

  虽然那种懵懂的情愫不成气候,可偏偏扎根很深,弹指三年,她和这种子一起长成了一树盈盈碧桃,那花下是一池春水,里头映着的除了他没有旁人。

  父亲的皇位如何得来的,当日在场的人皆心知肚明,纵然他雄才伟略,王朝太平和乐,也没法掩盖他夺位的真相。当年父亲将她下嫁给房相如的义子宋洵,多少有些抚慰英灵的意思。

  所谓英灵,就是宋洵那个站错队的生父宋将军,因着拒绝投降,直接被就地处决。听闻是房相如出言劝谏良久,才留下宋洵这个唯一的香火,又亲自带在身边抚养多年。大概是父亲年纪大了,心有愧疚,才生了让她嫁给宋洵这个念头。

  还有一年的时间她就要接下那道出降的圣旨了,她必定不可再嫁宋洵,所以要在一年之内另寻出路。如今她和房相如没了那层伦理的桎梏,一切还有可能,需得赶紧想个法子叫他对自己改观些。

  她对自己还是有底气和自信的。当年自求尚公主的王公才俊也有不少,可她偏没看上谁,就喜欢房相如这矜淡端方的样子。他若是这次再看不上自己,那还能看上谁?

  想着,她见鸿波池旁,窦尚书朝房相如走了过去,亲密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房相如回头一看,淡淡笑了出来,二人并肩立在池边,迎着煦光一同举目。

  漱鸢瞧得心里漫上了一层疙瘩,房相如素来同窦尚书交好,听闻二人常秉烛夜谈,甚至过了夜禁赶不回去,便宿在一处直到天亮。断袖二字她不是不了解,可万一房相如他……

  池旁正热闹着,有皇上观赏射鸭,宫人更起了兴致,争着拔得头筹好讨个赏。

  窦尚书却没看射鸭,侧头瞧了会别的,才转过脸,笑侃道,“我看你要有麻烦了。”

  房相如浮了个淡笑,平和地直视一片碧波,漫不经心道,“什么麻烦。”

  “有人看上你了。”

  “哈。” 房相如干笑一声,大概知道他说的是谁。这窦楦一向直言不讳,挤兑陛下也不留情面,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实在是胆大,他真担心有朝一日窦楦被这张嘴给害了。房相如眼神漫向极远之处,淡声道,“切勿乱说。”

  窦楦还是不想放过好友,颇有兴致地抱臂立在一旁,非要挑明了这事,他低声提醒道,“我怎么瞧见永阳公主总望你这边看?刚才瞧了良久,怕不是真看上你了,她何曾这么看过一人呐。”

  房相如嘴角强硬挤着一丝弧度,心想这窦楦是越来越口不择言了,本来八字没一撇的事情,被他说得有眉有眼,非要把火苗往他身上引。

  不说别的,李漱鸢上辈子恐怕是真的不太喜欢自己,这个小公主性子出了名的娇纵傲慢,从前他实在看不下去宣徽殿泼天的账目,于是在陛下面前言辞犀利的弹劾几番,这事情怕是让她记了仇了。尤记得从前在洛阳救起她的时候,她还生生糯糯的说一句“多谢阿叔”,谁想他拜相归来后,她被陛下宠纵得不像话,像一朵放肆生长的野玫瑰似的,娇艳而伤人。

  窦楦扯了一把房相如的衣袖,见他愣神,问道,“你觉得是不是啊?”

  房相如瞥了一眼他的手,于是爱惜地撇卷起广袖,嫌弃道,“她怕是看你我在这池边拉拉扯扯甚是亲密,要误会坊间那些你我断袖的传闻为实了。”

  窦楦一听,果然松手了,悻悻说他不懂情趣,难怪没人要,无聊地环首看了一圈,问道,“你的义子宋洵呢?”

  房相如这才回过神来,四下一望,果然又不见宋洵,下意识地往归云亭看去,却连李漱鸢也不见了……

  第5章

  入了春,满山坡一片轻烟深翠,杏飞柳依,那杏林里更是乱花迷眼,枝条交错。清波池旁有宫人起了兴致,三五成群地扶着浅墨点画的纸鸢徐徐送上碧霄,地上的人抬手挡在额前观看,仰望着天空中点点斑斓沉浸其中。

  房相如临着浩浩湖水衣袖纷飞,将身后世间的欢声笑语一并抛却,仿佛并不是这场春景的画中人。他眉间锁着一道淡淡痕迹,看起来有些心思沉闷,这满园春色落入他眼中却显得无动于衷。

  看惯了政治斗争的人很难再被这样的靡靡之色浸染情绪,如今他站在这样位置大概注定不能是个纵情之人,一言一行身后的百官皆看在眼里,就算想做什么也顾虑重重。

  房相如缓缓将目光从归云亭抽回来,对窦楦淡道,“年轻人不必事事都管着,随他去吧。”

  窦楦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你嫌自己老,莫要牵拉我进去。” 说着,一拂袖就别过脸去。他不过比房相如年长三四岁,一句年轻人也把他跟着划分到了不那么年轻的一岸,显然惹得本就不服老的他更加不服。

  房相如扬起嘴角笑了笑,想来自己今年才而立之年,算不得年轻,可也的确不能说老。不过跟宋洵相比,确实不是少年郎了。不由自主地侧首又看了眼归云亭,好像在等什么人回来似的,只见那亭中的桃笙席上依旧是空无一人,亭旁的斜柳孤零零地立在那,柳条一下下打着摆,好生无趣,像极了小姑娘低头玩帕子的模样。

  有些事情实在太过难忘,所以他曾经在广袤的岁月中强迫自己忘怀,本以为又重活一世记不得那些飘渺了,可还是在那棵斜柳落入视线的时候,房相如全数想起。

  千秋节的晚上,李漱鸢趁着醉酒之时,就在那棵树下朝自己哭着扑了过来,嘴里还说着糊里糊涂大逆不道的话。之所以是大逆不道,因为当时她已经成了自己义子的妻子。他还是将她轻轻推开了,可说的话还是记在了心里,她拧着手帕,抽泣着对他诉苦,说她过得很不幸福。

  窦楦瞧见房相如神色肃得吓人,颇为担忧起来,探身问道,“房六,想什么呢,你没事吧?”

  房相如同窦楦、崔茂良各居三省又同朝为相,同僚成了好友,私下称呼也随意些,被他这么一叫,房相如才回过神来,嗯了一声,将方才那不可说的秘密回忆不露声色地淡化过去,又漫不经心地提起今日朝中争议颇大的突厥之事,“你如何看?张齐孙三位是朝中老臣了,他们力劝主和,现在陛下圣意难断,暂时搁置下来。此事若不解决,日后必成大祸。”

  窦楦闻言正了色,沉吟片刻道,“张齐孙这三位是跟着那姓长孙的后头跑的,如果长孙老贼主和,朝中定有不少人趋炎附势,跟着应和。”

  东突厥这事情不是一年两年了,前朝的时候那里就是个让人头疼的地方。主和,无非是从国库掏些钱帛,再不然两国联姻,派一位贵主过去,换来几年的太平。可是几年之后呢?再送去银子和女人?

  房相如摇着头说不可,道,“主和不妥,非长久之计。前朝更迭不及四十年,先后有六位贵主遣送突厥和亲,结果如何?如今那突厥不还是屡犯边境,倒被养得如野狼似的胃口不小。”

  突厥可汗在五陇阪对峙的时候开口就要钱和公主,钱不是个小数目,公主也要漂亮的。房相如不心疼户部的银子,也不因玉门关外的眼泪而沉痛,他求的是长久定边之策,叫后世人永不再有忧患。

  “你放心,此事我同你一样。” 窦楦拍着胸脯附和道,“如今我大华兵强马壮,良将在侧,打过去有何不可?何必像前朝那般受窝囊气。我明日就上奏陛下,叫他切勿偏听那姓长孙的。”

  房相如欣慰地点头,“甚好。” 看了他片刻,又提醒道,“长孙新亭好歹同陛下沾亲带故,弹劾他不在一时。”

  窦楦抱臂咂着嘴摇头直说不懂,“阿史那竖子要陛下亲女嫁过去,这是要陛下丢面子,那长孙新亭就不怕选上他自个儿的亲外甥女?”

  长孙新亭何等老谋深算,必然不会将他亲姐的孩子送过去。陛下的子嗣众多,非嫡出公主就有十多位,如果真的要选和亲对象,这十几位个个都岌岌可危。

  窦楦抿了抿嘴,揽过袖子自顾自地开始遥想历史,“突厥之胡俗,实在非我等中原人能想像的。只要没有血缘关系,怎么来都行,毫无礼法可言,这成何体统!前朝有位仪惠贵主,文帝遣其与突厥可汗和亲,可汗死后,她又先后嫁了可汗之子兄弟三人。呜呼痛哉!弟及兄嫂,父子同妻,真真是败坏伦常!” 窦尚书实在看不得这事儿,结结实实地拿手背往手心里拍了几下,牙缝里狠狠吸了口气,痛骂胡人的不要脸。

  父子同妻,败坏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