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节(2 / 2)


  元珞意味深长笑了笑,“公主最能体恤圣心,大家也最喜欢公主。只要大家见到公主,自然无忧。”

  御前的内侍圆滑得很,绕过不该回答的问题之后,又拍了几句马屁,实在是无懈可击。漱鸢沉了下嘴角,见多问无益于是回身要走。

  忽然,有人拂袖而出,携风带雨似的跨步走了出来,瞧见了门口的漱鸢先是一愣,随后扬起眉头,“永阳公主怎么在这?”

  晋国公长孙新亭,说起来辈份她还得喊他一声舅舅。不过这个舅舅和她其实没什么关系,长孙新亭是皇后的亲弟,当年也是打天下的重臣,如今位列三公,可算是光耀之极。

  说起来,她总有点怕这个人。她几乎没和他说过什么话,可是对他的铁腕手段有所耳闻。他与房相如在朝堂上几乎是两个派别,同一件事意见相左的时候更多,由此引发党派之争也不在少数。明争暗斗,私底下大概关系也好不到哪里。

  “国公这么快就出来了。” 她堆起一层笑,虚着声道,“我在这等陛下呢。”

  长孙新亭从上到下打量她一遍,面无表情道,“永阳公主如今有十六了?”

  “虚岁十七。” 她回了一句。却见长孙新亭点点头,什么都没说便走了。看来是屋里有人叫他不痛快了,这才提前离席。不过方才那问题没头没脑的,倒是奇怪。

  不等她离去,只见内室的重幔下又走出来一人,待到他提袍急急踏出门槛,她才确认是谁,赶紧上前小声喊了一句。

  房相如止步侧首,见一袭倩影正躲在门口石麒麟的后头蚊子似的叫他,漱鸢脸上挂着几分猫儿的笑容,道,“房相怎么也这么快就出来了。”

  今天大概不宜论事,眼见两位重臣皆紧绷着脸走出来,大有不快之色,可想而知屋里是该怎样吵翻了的。她知趣地乖了下来,睁大眼睛好心问道,“房相不高兴了啊?”

  房相如轻拧眉头看她一眼,又往南边侧首望了下,回看她道,“方才是晋国公同公主说话?”

  “长孙新亭?是啊。”

  “他和你说什么了?” 房相如眉头皱得更紧,声音却还是远淡如轻烟似的。

  天色晦暗,连人影都变得有些柔和暧色。

  她心头有阵阵脱兔跳过,难得见他这样紧张问话,于是积极地将方才听见瞧见的一五一十地说了,最后交代道,“就答了一句虚岁十七。”

  房相如一言不发,握紧了下负在身后的手,沉了片刻,才道,“此地不是公主该呆的地方。赶紧回去吧。” 说完,他走了几步又停下转身,微昂下颚提醒道,“以后晋国公若问公主什么事情,切记谨慎回答。”

  “你这算是关心我吗?” 她盈盈一声朝他背影喊道,只见他慢慢顿住脚,也没回头,仿佛是在犹豫。

  这个问题对房相如来说比朝堂上的那些更棘手,果然情情爱爱的事情是令人头疼的,而她也意外地有些难缠,是不是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这样喜欢捉弄人?

  他嘴唇喏动了几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然而最后还是令她失望地离去了,两袖萧萧地甩在身后,越走越快。

  漱鸢撅下嘴,脚尖踢飞一粒小石子,跳着滚了好远,怎么都追不上他的脚步。

  她叹口气抬头望向天,夕霞万里,长空流云,明明是个好天气,可不知为何,总有一种风雨欲来之势。她那时候的确是不知道,过不了多久,的确有一件大事要发生。

  边关和突厥的仗的确先不打了。

  合宫上下都传开了,不日将有西来的使臣抵达中原,觐见大华天子,以示友善。

  这事让不少公主贵女都悬起来一口气,和亲的事情还未板上钉钉,到底是战是和,条件又是什么,一切都未可知。

  六部分外的忙,礼部那头张罗起外臣觐见大典的事宜,一个劲头的往户部跑,次次都讨要银子。户部张嘴虚应着说过些时日就给,可每次都是暂时没钱,叫他们办大典的事情能省则省。

  “陛下曾言休养生息是首位,这才年初,钱要的如流水就为了接待突厥人?今年的那些灾情还救不救了?” 户部尚书客套地打发了几句,一抬手就将人请了出去,“劳烦再去重新筛算,这个数目真的不好批。”

  其实窦楦早就指示过户部的人,叫他们银子暂且按压在库里,不要轻易拨给大典那事情,以免生了变故。

  说白了,他这是要留着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

  第21章

  对突厥来朝觐见这事情,他和房相如都警惕几分,毕竟突厥反悔也不是第一次的事情了。圣意难猜,只能做两手准备,莫要等到战鼓敲响,才发现银子都给了白眼狼。

  远客要来,必然得备礼迎接;不过这远客如狼,还得另留一手应对。

  大典的事情房相如不再参与,由晋国公长孙新亭一手操办,大有与突厥结永世之好的派头。而房相如则是背后的那个人,和为表,战为内,如果和不成,战的事情总要有人规划筹谋。

  一连几日他留在中书省,彻夜翻看古籍图志,斟酌起中原的将士如何适应突厥的气候水文和地理环境,好在未来最短的时间内摆平战事——如果真的有。

  书灯明明灭灭起来,中书省里人早就走得差不多了,几位文散官整理好手底下的事务后,朝房相如案几那头拜了又拜,也依次回家去了。

  宰相鞠躬尽瘁,为了朝政基业连媳妇都不娶,这样的高风亮节不是常人都能有的。

  下头的人凑在一起,点着头给房相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佩服,可心里无不悄然叹息:再这样下去,怕是房相要无后了。

  对这些闲谈,房相如丝毫不知情,也没注意到就连在中书省守夜的内侍瞧他的时候,眼里都有几分莫名的可惜。

  “房相,临夜禁了,再过半个时辰就要下宫钥,您今日还是…….”入了深春,天渐渐长了,内侍入内室瞧了眼滴漏,等了片刻才小心翼翼地鞠着袖子进来问道。

  房相如看得正入神,只是嗯了声,抬了下眼皮道,“劳烦高公公了。”

  高内侍添了灯烛,可心里还是不忍心,小心翼翼地端了热茶汤到案几上,劝道,“房相怎能不注意身体?咱家眼见只有房相日夜操劳,身边也没个人照顾,连饭食也随意,实在是不好。咱家也有些人脉,都是规矩懂事的姑娘,留在府上也算有个热乎饭菜不是?”

  想往宰相府里塞人的可不止他一个,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想巴结,有的是想打探消息。不过高内侍这是真心看不下去,房相连个充房的侍妾都无,平日都如何过得啊?

  房相如举著书简不露声色地紧了下眉头,没作声,然后静静地提笔在纸上补了几个字,全当没听见。高公公见碰了壁,只得悻悻退出,也不敢多言,自己站到外头去守着了。

  人一走,总算都清净了。

  房相如的思绪这才慢慢拢了起来,从思政殿书房那次群臣议会到这几日朝堂中的各种言论,再到上次长孙新亭与李漱鸢的几言几语。

  一想到她那个人,神思总是不知不觉地觉得有些虚浮起来。

  晋国公问她的那个问题,倒是点醒他了。是啊,她都十七了。回想起来从前,那个在洛阳府邸独自依傍着花枝子看鸟雀的小女孩,也到了该婚嫁的年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