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章(2 / 2)


  老八的盘算也跟八福晋说过了,但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找到愿给他们砸钱的‘钱袋子’,八福晋心里是没什么底的,虽然她对她家爷很有信心,但是像老九把经商得来的大半的银子交给别人的人,八福晋有生之年也就见着了这么一个。

  看着每天不断减少的钱财,八福晋觉得在找到新的‘钱袋子’开源之前 ,她还是要先节流。

  ————

  再说老十和宝玥这边,自从那一晚上彻聊过以后,老十吃过晚膳以后也不急着去书房翻资料了,老十端着一杯消食茶,宝玥和大宝则是捧着奶茶喝,一家人围着炕桌坐了半个圆圈,聊聊这一天发生的事儿,当然多是宝玥和老十在聊,大宝这会儿就是个小听众,虽然要跟阿玛汇报今天学了什么、玩了什么,但属于他的发言时间也就这么多,因为大宝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能够参与到大人的对话中去,甚至很多内容他都是听不懂的。

  当然老十跟宝玥之间的交流受益更多的还是老十,管理一个敦郡王府对宝玥而言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了,老十放的权足够大,又有叶嬷嬷她们几个人帮衬,最重要的是老十的妾室们想作妖都作不起来。

  就是时不时刷存在感的云氏这段时间除了往正院送了几回佛经和点心之外,也没什么动静了,当然云氏送的点心虽然卖相很好,但宝玥并没吃,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她和云氏的利益天生就背道而驰,相互防备是必然的。

  老十虽然上班两年多了,但这管理后宅的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别指望他能够提出些什么建设性的建议来。

  于此相反的则是宝玥的话对老十却颇有启发,宝玥毕竟是在活了两辈子的人,修真世界尚且不说,单是在现代学到的尚且还能记住的那些知识对这个时代来说就已经很先进了,这倒也不是仅限于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更多是在现代的一些生活经验,它们在现代时或许是非常普通常见的,但在这儿却是一种新思路。

  譬如说‘以工代赈’,当然宝玥不可能说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她自己肚子里装了多少东西,她自己心里知道,若强占这功劳去,万一将来老十再碰到问题,宝玥觉得她可能就无能无力了。

  只能告诉老十这法子是她额娘想出来的,已经被他阿玛践行过了,效果还不错。

  宝玥之所以说是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福晋想出来的,而不是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也是因为众所周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生性憨厚、有勇无谋,反倒是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福晋的谋略更胜一筹,在宝玥的记忆里,很多时候阿玛遇到问题还要去请教她的额娘呢。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老十到底是大清的十阿哥、敦郡王,受他皇阿玛康熙的影响很深,而康熙对蒙古的态度又是安抚+警惕,宝玥还想着让阿玛那边跟大清搞好关系,然后进行贸易通商呢,自然不希望他引起老十的警惕来。

  再说了她阿玛也的确是没有那个智商能都想出这个策略来,宝玥又何苦担着风险往他脸上贴金呢。

  这番说辞是宝玥仔细考虑斟酌过才跟老十讲的,为的就是希望能够帮老十解决他赈灾遇到的那几个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替阿玛卖一个好给老十,毕竟以后族人通商那边还需要老十帮忙。

  老十根本就没注意到宝玥的这些小心机,或许是宝玥的‘傻白甜’形象在心里已经扎根了,即使见过了宝玥的谋略和胆识,还是把她当成那个没什么心机的傻兮兮的女孩,或许是两人的利益一致,老十对宝玥根本就不设防。

  第94章

  老十细细把‘以工代赈’的法子在心里捉摸了一遍, 越想越兴奋,虽然这样办繁琐了一点,朝廷需要派更多的人前去,但这样一来让他头痛的那几个问题确实迎刃而解了!

  老十难以抑制住满心的兴奋,一口大白牙不受控制的露出来不说,又从座位上站起来,张开双臂就要把宝玥抱起来,不过手刚刚碰到宝玥之后明显的一愣,就又收回去了,反过身去将大宝抱了起来, 大宝不知道他阿玛在高兴些什么, 不过既然把自己的抱在怀里了, 那就得举高高。

  “阿玛, 阿玛快把大宝举起来, 高点,再高点!”

  “这样行不行?”

  “再高点,阿玛还得再高点!”

  老十这会儿双臂已经完全展开了,大宝已经被举到他头顶上去了,偏小家伙还一直喊着要再高点,老十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呢,举着大宝就踩上了旁边的卧榻上。

  大宝:“嘻嘻, 阿玛好高呀!”

  老十:“大宝还想更高吗?!”

  宝玥瞧着老十脚下的大红毡子,几乎已经可以想象到老十把脚移开后上面碍眼的脚印了,但瞧着他们父子俩高兴的样子, 也就没开口说他们,不过是一条毡子罢了,换了便是,再说了她和老十都不是那等讲究的人,不会将其弃之不用。

  宝玥起身站在一旁言笑晏晏的看着,没想到老十还能这么孩子气,此时在宝玥的脑海里,老十得意洋洋的和大宝笑闹的样子跟前几天他醉酒后呆萌的样子重合在一起,契合极了,简直就是个十‘三岁’。

  宝玥暗戳戳又给老十起了个外号,还没等宝玥的思维发散的更远,十‘三岁’又举着大宝上了炕桌,小心翼翼的避过炕桌上的茶壶和茶碗。

  老十:“怎么样大宝,是不是更高了!”

  大宝:“阿玛棒棒棒!”

  宝玥:两个熊孩子……

  ————

  老十当天晚上兴奋的半宿没睡,连夜开始写折子,当然他的折子平日里都是自己起草,然后交给谋士检查润色一番,最后再誊写一遍交上去。

  老十向来不耐烦起草这个,不过今日倒是下笔如有神,脑子里的思路清清楚楚,有什么要注意和规避的地方老十能想到的也都写在了上面。

  写完之后,老十又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才将其收起来,但此时精神依然很好,一丁点的困意都没有,胸腔里的兴奋劲儿经久不散,老十很清楚,他在折子所提出的法子,不单单能够解决这次赈灾所以面临的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一种新的思路。

  不仅这次赈灾能够用的上,很多的地方都能可以用,皇阿玛不喜加重百姓的赋税徭役,导致很多的民生工程建设迟缓,就像当年修建的永定河河堤一样,即便有直郡王主持,但完工日期依旧比预定的要晚,究其原因除了人手受限以外,还有就是民工的积极性并不高,虽然出于对朝廷的敬畏,很少会有人浑水摸鱼的偷懒,但是效率并不可观。

  而‘以工代赈’无疑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徭役不可废除,那么在徭役之外是不是来点奖励制度呢,这样做不是把大家的积极性都给调动出来。

  所以老十知道这将会是一份大功劳,就算是皇阿玛不给他赏赐,他也可以借此在朝堂上取得一席之地,虽然他无心大位,但作为一家之主必须要有庇护家人的能力才行,不要以为皇阿玛还在位,他们这些当儿子的就安枕无忧了,三哥当年被降爵就是最好的例子。

  好在老十的兴奋劲儿并没有持续一整晚,等到半夜的时候,困意终于来袭,老十又在书房歇下了,毕竟这么晚了,宝玥又怀孕了,老十不想再把她吵醒。

  ————

  老十的折子在经过检查、修改、润色和誊写之后,终于在三天后交了上去,康熙爷将其单独拿出来放在朝堂上讨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诚然,老十提出的‘以工代赈’的确可以解决赈灾中出现的问题,但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少啊!

  支持老十的一方认为度过雪灾最为重要,现在官路抢修进展缓慢,若是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呢!

  反对老十的一方则认为‘以工代赈’太过复杂,受灾地区众多,灾民更是遍布各地,而单单是会算账的人就远远不够,更何况还要派往各地去,短期之内这么大的工程量,六部很难完成。

  康熙在上面不动声色的瞧着,支持的老十除了老十的几个下属之外,居然是老四的人,而反对老十的则是老三、老八的人以及一部分的中立派,太子和老大他们居然都没有表态,当然反对的人比支持的要多一些,保持中立的也不少。

  反对声最为激烈的便是八福晋的外公——安郡王,老家伙听完老十的折子之后,当下就颤巍巍的跪下:“皇上,老臣知道敦郡王这番心思原是好意,也是想着为国为民,但敦郡王如今入朝还不到三年,不知道这么多人员的调度需要费多少功夫,又有多容易出岔子,若是按照敦郡王所奏的方法去办,老臣唯恐、唯恐到时候时间赶不及,死去的百姓会更多啊!万一中间出了岔子,引起灾民暴动,别说百姓了,便是朝廷派过去的官吏也会、也会性命难保啊!!!”

  安郡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花白的胡子一抖一抖的,别说老十了,就是上边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瞧着安郡王这副模样也是不忍直视,天生戏精也不过如此了,还好安郡王虽然久不飙戏了,但康熙已经具备免疫力了。

  老八这边有自个儿福晋的舅舅亲自打头阵,而且人家还身居郡王之位,老十这边的就可怜多了,几个四、五品的下属不说,就是老四手下的人出言的也只是个三品官——户部尚书而已,比起安郡王来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即便是官小了点,这位户部尚书说起话来还是给力的很:“按照安郡王的话,那这赈灾中的问题朝廷就不去管了吗?现在官路的抢修进度可是缓慢的很,这样下去,难道就后果就不严重吗?朝廷如果不作为,岂不是让百姓寒心吗?臣真的不知道安郡王刚刚那番话到底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