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章(2 / 2)


  宝玥不明白历史怎么变成这样了,难道还能是她蝴蝶的不成, 可她一个郡王妃没这么大的能量吧!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太子爷登基是迟早的事儿, 在康熙不能出面之前,太子爷于那个位子都是最正统的存在,更何况现在已经成年的皇阿哥皆不在京城,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太子怕是早就已经将朝廷握在手心里了。

  宝玥唯今能做的除了守好敦郡王府、保护好自己和孩子以外,便是向远在山东的老十报信了,也不知道现在能不能从京城送消息过去。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整个京城如今只许进不许出,莫说是送信的人了,便是只鸽子也不会让它飞出去,太子爷自然不会让在京城外的皇阿哥有所准备,不然他们打出旗号来造反,或是占地为王,到时候都是他的麻烦,还不如先让他们在外边安心赈灾,等到了京城再治他们岂不是易如反掌。

  太子爷的算计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强权之下,宝玥这些留在京城的女眷又能做什么呢。除了等待以外,便只能是等待了。

  像五福晋、七福晋、宝玥她们三个还好,只要她们家的爷不反太子爷,那就一定不会出事,相反如果太子对自家的爷观感不错的话,说不定还会升爵以示恩宠呢。

  但像三福晋、四福晋、八福晋、九福晋这些人才真是整日生活在惶惶之中呢,而直郡王福晋前年已经去了,康熙本打算在今年的选秀的时候给直郡王选一个继福晋的,但选秀还没开始,自己就已经玩完了,因此直郡王的府里除了直郡王嫡出的几位格格以外,就只有一位侧福晋能稍微主持一下大局,而直郡王的大阿哥可是比大宝大不了几个月,这么一个小豆丁能指望他做什么。

  女人有时候被逼急了会比男人更狠,眼看太子爷已经稳住了朝廷、稳住了京城,而自家爷还远在千里之外,八福晋是第一个坐不住的,她不能让贝勒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入京,等待着他的绝不是太子的恩宠和拉拢,贝勒爷一旦入京,定然会成为太子案板上的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所以必须要让贝勒爷知道京城的情况,但她又不想独留贝勒爷一人在京城外,让贝勒爷在城外跟别的女人在一块,八福晋没法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她亲自出城去把消息带给贝勒爷。

  八福晋想要出城,单靠她自己的那点势力必然是不成的,只能借助旁人,但如今这场面,没得罪太子的,自是不会为了她冒险,得罪了太子的已是自顾不暇,更何况妯娌之间,谁还不知道谁啊,哪有那么好忽悠的。

  八福晋愁的不行,直郡王府这会儿却是已经闹开了。

  众人之中得太子最狠的还是直郡王这个一心要跟太子争天下的皇长子,君不见直郡王背后的明珠已经被太子以和反贼勾结的罪名逮捕到刑部的大牢里去了吗,明珠是直郡王的叔祖父,直郡王的势力有大半靠的都是这位叔祖父,他进了大牢,直郡王就相当于是鸟儿失去翅膀一般,想蹦跶也蹦跶不高了,更何况如今他还远在千里之外。

  直郡王临走之前把府里的事儿都交给侧福晋吴雅氏来管,毕竟大格格还没有到出嫁的年纪,若是由她来管,名声上恐不好听,只能交给吴雅氏来管,但吴雅氏不过是他在福晋死后提上来管理郡王府,在直郡王心里跟个管事儿的也没差,并没有什么情分可言,他怕吴雅氏万一对大格格她们不好,拿着鸡毛当令箭去让他的儿女受委屈,便给大格格留下一块令牌。

  这块令牌不单单能够命令直郡王府里的侍卫,就是府外直郡王留下的一部分人都可以使唤,抗衡一个吴雅氏是没有问题的。

  再说侧福晋吴雅氏她并不知道这块令牌的存在,她当初被直郡王从格格提到侧福晋,也是因为她为人老实,并不是因为得宠,她清楚自己的本分,所以这两年以来对待大格格她们可以说是没有半点的不精心,再加上这府里的人好多都是先福晋留下的,吴雅氏当家两年多了积累起来的人脉也就堪堪能与之抗衡。

  皇上被刺、太子爷独揽大权这样的事儿,无疑是让整个直郡王府都跟水流进了热油锅一样,大格格也首次拿出了阿玛之前交给她的令牌,要召集府内府外所有的人去给阿玛报信。

  吴雅氏这才知道这块令牌的存在,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人,吴雅氏没想到都已经两年了,爷居然还防着她,给大格格留下足以制衡她的物件,愤怒、怨恨、不甘让她软禁了大格格她们,反正侍卫都在外院,大格格空有令牌,但在内院也没办法啊,只要控制住先福晋的人,不让她们去前院报信就可以了。

  更何况爷大势已去,就算是回了京也没有能力对她娘家做什么了。

  第104章 (大结局)

  康熙四十一年, 三月十八,直郡王府和八贝勒府协同作案,在京城到处放火,扰乱秩序,趁机逃出城去,三月二十日,直郡王府和八贝勒府具被围,出逃的八福晋也被带回,关押在八贝勒府中。

  两府被包围,再加上之前的纵火, 京城不免人心惶惶, 但远在千里之外的皇阿哥们却是谁也不知道, 虽然京城那边一直没有来信, 但是如今官路未通, 小路又难走的很,信迟迟不到,他们也没有怀疑,当然最重要的是谁也没有想到英明神武把他们全都捏在手心里的皇阿玛会在阴沟里翻了船。

  八福晋一番筹谋只能是徒劳,反倒是把八贝勒府和直郡王府搭了进去,给太子爷找了个拿人的理由。

  太子爷如今已然是胜券在握,户部给灾区的物资是照常送给过去, 只不过这人手都换成了自己,绝对不会将京城的消息透露出去,在赈灾的事情走上正轨的时候, 便以康熙的名义下暗诏让他们回京了。

  等到回了京城之后 ,这些皇阿哥才算是知道了皇阿玛昏迷不醒、太子爷择日登基一事,不甘心的人有,认命的人有,怀疑的人也有,但是因为京城纵火的事儿,势力最大的直郡王府已经被围,最不认命的八贝勒也难以在泛起什么浪花来了,更不要说朝廷上诸位阿哥们有力的朝臣不是被太子爷荣养了,便是被明升暗降了,再难成气候。

  再说太子爷继位本就是再名正言顺不过的事情了,根本就没法攻讦于他,虽说皇阿玛被刺一事蹊跷,但刑部的捉住的反贼还在呢,案宗也允许大家去看。

  因此,太子爷登基一事倒是没生出什么波澜来。

  老十是年长的阿哥里头最早承认太子爷地位的,他又不争那个位子,何苦去跟太子爷对着干,再者老十对太子爷的能力是十分信服的,莫说是众兄弟了,老十觉得便是皇阿玛在太子的位置上也未必会有太子做的好。

  当然,能够识时务的并非老十一个人,还没等太子登基呢,四月初五康熙便驾崩,曾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康熙帝彻底没了,朝廷被牢牢掌握在太子手中,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登基大典没有举行,但情况已经不可更改了,除了直郡王和八贝勒以外,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开始向太子爷示好。

  老十无疑是占了先机的,人家一回京城可就把太子当未来皇帝待的,没有迟疑也没做观望,老三他们一边在心里骂老十狡诈、马屁精,一边绞尽脑汁的想要向太子示好,便是冷面的老四,这会儿也得要好好想想了,这一朝天子一朝臣,无论是要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是为了家里人,他都得要重新赢得太子的看重。

  就在大家各出奇招讨好太子的时候,老十反倒是沉浸下来了,没办法,福晋被诊出来怀有双胎,肚子比当初怀大宝的时候大出来了一圈,作为大清的好男人代表,老十现如今每日待在家里,一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样子。

  元乾一年,元乾帝继位,封太子妃瓜尔佳氏为皇后,敦郡王为敦亲王,三贝勒为诚郡王,四贝勒为雍郡王,五贝勒为恒郡王,直郡王、八贝勒具被圈禁。

  八月,敦亲王福晋产下一对双胞胎格格,洗三日被元乾帝赐名为宜尔哈、乌娜希,也让众人知道了敦亲王圣宠优渥,不为众人所知的是,一个月后,敦亲王府的侍妾云氏暴毙,而万里之外的科尔沁,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的一个侍卫则多了一个嫡出的女儿。

  元乾三年,元乾帝废除海禁政策,开放多个海岸允许通商,并由敦亲王、九贝子带领船队出海,规模达一万人,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折往波斯湾,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等地,直至元乾六年出海的船队才回到大清,敦亲王被赐亲王双俸,九贝子被封为康郡王。

  元乾八年,敦亲王上折子立大阿哥弘旭为世子,帝允。

  元乾十年,元乾帝立中宫嫡子弘耀为太子,并大赦天下,直郡王及八贝勒都被解除了圈禁。同年,太子弘耀、敦亲王世子弘旭带领船队进行了第二次出海,这次航队远达英国。

  元乾三十年,元乾帝禅位于太子弘耀。

  康平三十二年,康平帝驾崩,太子永奕继位。

  建兴二十八年,历经四朝的敦亲王夫妇同日逝世,敦亲王享年一百一百零九岁,敦亲王福晋享年一百零七岁,是大清朝少有的两位长寿老人,而他们近百年的‘撒狗粮’史也广为传颂。建兴帝亲自参加葬礼,并赐敦亲王谥号‘纯诚’二字,以表彰其中正精粹、至诚无息、秉德纯一。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各位小天使一直以来的陪伴、支持和鼓励,渣作者第一次写文,文笔还有待提升,如果不是有你们,我可能都坚持不下去,这次的结尾有些仓促,但写谋略、写皇位之争,渣作者实在是不行,卡文卡的厉害不说,主要是写出来自己都看不下去,只能不断的删,都不敢往上发。不过,这结局没有缩水,男神太子登基,老十和宝玥一生都在撒狗粮,大清也没有闭关锁国,渣作者想要的结局就是这样。

  本书由 断燃篱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