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锦鲤娘子(种田文)第22节(1 / 2)





  “回来后小姐就不开心了,觉得自己的衣裳落了下风。”

  杨夫人一听长舒了一口气,她当是什么大事呢,原来就是小孩子闹脾气,杏眼一挑,“这有什么,打听打听林小姐的衣裳是在哪里做的,我们也去做一身。”

  春杏面露为难,蹙起细眉,“夫人,这便是问题所在了。”

  “林小姐的袄裙是在花街布行的钱氏布坊做的,不过现在的掌柜姓沈,我一两去了两日,门都是关着的,听隔壁的人家说,人家回老家了,不开啦。”

  杨筱玥一听这个,当即气的摔了杯子。

  杨夫人叹了口气,走进去搂着女儿的肩膀,用帕子擦着杨筱玥眼角的泪,温声哄她,“明天我亲自去问问,就算回了老家,娘亲也帮你找到,好不好?”

  “真的?”杨筱玥这才喜极而泣,抬起脸来搂住杨夫人的腰,甜滋滋的笑了。

  翌日清晨,杨夫人就坐上了马车,马车径直往花街布行驶去。彼时正值朝阳初升,浅淡的朝阳铺洒下来,一派温暖。

  “夫人,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晚些还有一更呀

  第35章

  杨夫人下了车在铺子门口站定, 初冬的早晨算不上太冷,可风儿呼呼刮着还有几分冻人,杨夫人养尊处优惯了, 即便捧着个暖手炉,依旧有些瑟瑟发抖, 只想赶紧进铺子暖和暖和。

  她还没迈开步子, 隔壁宋掌柜家推开了半扇们, 天气一降温,那被窝就和神仙窝一样,迷的人起不来床, 这不, 今日云嫂就起晚了, 穿戴好后还未来得及梳发,眼见太阳都升起来了, 急忙先来开门,一眼望见杨夫人, 忙招呼一声。

  “哟, 杨夫人来了, 好久都没瞧见您啦, 进来坐坐吧, 我家近日来了新的衣料子, 包管又贵气又好看,杨夫人穿在身上, 定是亮眼。”

  杨夫人是云嫂这儿的常客了,隔三差五的就会去她家定衣裳,云嫂嘴又甜,常常把杨夫人奉承的浑身舒畅, 就为这个,杨夫人也乐得在她这里做。

  因而话音未落,杨夫人轻轻点头,微笑着朝云嫂走来,云嫂赶紧把门推开,搬了张凳子安置杨夫人先坐,清晨刚开铺门,里面的成衣啊料子啥的未来得及归置陈列,杨夫人坐在里头有些拥挤,心里就有些不悦了。

  云嫂拿着冬篮想给杨夫人泡杯热茶,晃了晃,才发现热水早就没了,不禁有些讪讪的,杨夫人头回这么早来,她啥都没来得及备。

  “杨夫人,还真是不好意思,来来来,我先给您介绍料子吧。”云嫂说罢,捧出了几块花色鲜艳的衣料来,笑眯眯的请杨夫人看。

  这时候云嫂还没来得及梳发,头发有些乱糟糟,这铺子里又乱又冷,加上连口热茶都没喝上,杨夫人已经十分介怀了,这不体面。

  体面这两个字是杨夫人的毕生所求,原因很简单,杨夫人和丈夫杨贵傅两个人白手起家,从穷苦日子里熬出来的,虽然现在有了钱,还总被别人笑话是暴发户,所以杨夫人处处追求体面,唯恐叫人看低了去。

  往日里来宋家布坊做衣裳,图的就是云嫂接待周到,人长的顺眼说话也甜,但今日这个样子,不禁让杨夫人烦躁,她没去细看料子,站起身来摆了摆手。

  “你忙吧,我改日再来瞧。”说完也不等云嫂答话,兀自出去了。

  云嫂心里那个悔,早知道今天就是下冰雹她也早些开门了,不然不至于弄成这幅狼狈样儿,她讪笑着垂下手,站在铺子的门槛前,对杨夫人道,“好,您下次再来。”

  可下一瞬,她脸上挤出来的盈盈笑意就和面具似的僵在了脸上,杨夫人前脚才出她家铺子,后脚就步入了隔壁的布坊,隔壁那个惹人厌的老婆子声音又大。

  “哟,这位太太早啊,新泡的茶,给你倒一杯喝,暖暖身子。”

  今儿安宁一家子起了个大早,回沈家村的这几日积攒了不少的活儿,急等着赶出来。他们辰时初就开了门,庆嫂去早市转了圈后来店里拿了裁好的衣裳,如约给何慧芳捎来了一包茶叶。

  刚把水烧开,想泡上一壶尝尝看,杨夫人就登门了。

  何慧芳用一个大号瓷杯倒了杯递给了杨夫人,杨夫人还真有些口干舌燥,把热茶捧在手心里喝了几口,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挺香的。”

  安宁从柜台后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恬淡的笑意,“夫人喜欢就好。”

  碎金般的阳光照在安宁的眉眼上,她如今脸上的疤不仅养好了,就连掉痂后粉色的印子也不知何时消散了,只在大太阳下能看见薄薄的一层,倒像涂了一层薄胭脂。

  “夫人想做衣裳还是买料子?若是做衣裳,店里刚有几款新款的,可要看看?”安宁说着,就把手里的花样本往前递,前些日子安宁又画了几个新款。

  杨夫人点头,暗道这家的掌柜娘子才是真体面呢,模样文静俊俏,说话都温声细语,听着就叫人心里舒坦,想着她翻开了花样本,目光在本子上掠过,有些讶异。

  她本来对所谓的新款没甚期待,秋装换冬装,无非就是料子加厚些,加点薄棉絮,改一改花色,这么多年了也没啥新意。

  可安宁画的却不同了,有收腰的连身裙、也有上袄下裙的款式,每一种都有改良,比方说给加腰带啦,开襟的方向更改啦等等,说不上改了多少小地方,就是比从前的旧款看起来顺眼许多。

  “这种倒是很少见?”杨夫人指了指一款连身的冬装。

  那款冬装极修身,半立的衣领,袖口和裙摆微撒开,袖口和领口还镶嵌一圈细细的软皮毛,石榴红的颜色,又耀眼又大气,杨夫人一瞧便喜欢上了。杨夫人是北方过来的,五官明艳,身量高骨架又大,兼之皮肤白皙,穿这样的衣裳最适合。

  安宁浅笑的点头,接着眉头蹙了一下,“这衣裳要镶嵌皮革,小店还没来得及定货,夫人若想要,恐怕要等些时日。”

  杨夫人越瞧越满意了,摇了摇头,“这没事儿,我家里有块兔皮,就用我自己的吧。”

  “那好。”安宁又给杨夫人添了茶,“这裙子是裁剪为八片,然后合缝在一起的,这样最好修身,但工时就长了,至少半个月才能交货,且腰那处极窄,样子是好看,穿起来并不如袄舒服宽松。”

  杨夫人不在意,在她眼里,好看可比什么都重要,穿着紧一点又怎么了,只要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完全不叫个事儿。先前她还想探探这位叫自家女儿想的发脾气的裁缝娘子究竟有什么本事,这下子算心服口服,她呀,确实比其他人做的都好。

  在量完尺码后,杨夫人起身告辞,准备下午就带女儿过来做一身,过几日就是立冬了,立冬后桃花镇上的夫人们会准备庆冬宴会,有些头面的夫人和小姐都会参加,倒时候自家女儿一定要穿上新衣参加,也亮眼一回。

  临走前她捧好暖手炉,随口问了一嘴,“我先前听说你们回乡下了,不在此做生意了呢。”

  安宁一愣,这话儿传的就很离谱,他们回家前还特意写了个小告示贴在门上,这不,都还没揭下来哩。

  杨夫人一挑眉,旋即悟了,春杏不识字儿,肯定是有人蒙她呢。

  她也没有多言,交了定金就走了。

  *

  自打离开沈家村,何慧芳没有田地要伺候,就浑身不得劲儿,再说住到镇上后,一把葱蒜都要买,她每日提着篮子去菜场买菜,每次都要心疼一回,还是决定在院子里的那块地里种上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