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全工业体系?垄断国家?(2 / 2)


我们要的是幕府将军,是影子国王,有事跑什么?把敢闹事的国王交给上帝,如果上帝说他没错,就让他回来。他要回不来,再换一个就是了。

我们手里握住了那么多的需求,重工开工率不足,把需求调高一点。订单太满,造个经济危机,把需求压一压就是了,有问题么?”

车内人全是一头冷汗,这真是搞重工的思路?

大宫秀明神色复杂的看着面前一脸风轻云淡的男人,沉吟半晌,缓缓开口道:“失去三菱重工,三菱还是三菱么?”

“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荣克认真的看着大宫秀明,摊开一只手,打开掌心道,“打开任何宝库,只需要一把钥匙。钥匙,就在我的手里。

三菱重工很大,业务很多,三菱重工又很小,只有一条脊柱。再大的财团,任它枝繁叶茂,与树一样,也只有一条主干。”

大宫秀明抿着嘴,船舶海洋社长大仓浩治应声道:“三菱重工就是三菱的主干。”

“我不怀疑你的说法。”

荣克点点头,“三菱重工市值不值一提,百亿美元的级别。可失去三菱重工,三菱确实也就不是三菱了。

三菱重工是躯干,是骨头,是支撑血肉毛皮的内在框架。一旦三菱重工结构改变,会波及到整个三菱的链条。

我们裁撤轻工业相关制造所,三菱电机就没自家的机器用了。我们削减造船业,日本邮船,甚或海自,就都要采购别家的船舶去了。

三菱重工的任何结构性的变动,都会波及整个三菱财团,我承认这一点。

那么,日本邮船,三菱电机,是会抗拒这种改变呢,还是会欢迎这种改变呢?”

三菱的三人众沉默了下来。

日立的中西宏明与东原敏昭,嘴角则浮现出了一抹浅笑,神情颇有些幸灾乐祸。

这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局内人与局外人的不同。

日本六十年代,年产煤炭6000万吨,到2000年就只有百万吨级了,01年北海道最后一家煤矿关闭,雇员全部解雇。

从此,日本失去了自产煤的历史。

或者说,团结的日本,排队啊,整齐啊,遵守纪律啊,形还在,神没了。

因为日本的煤炭生产价格,是进口煤炭到港价格的两到三倍。

2000年左右4000日元每吨的进口煤炭,还是海运到港价格。

日本自己挖,却要12000日元。

可是,煤炭业就是日本的兴衰曲线,或者说团结曲线。

当日本为了国家整体利益,宁可烧两三倍的高价煤的时候,煤炭是巨亏了,但是日本整体实力呈一条直线上升。

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人,那都不是人,那是机器人,军国遗韵犹在,全社会奋力拼搏,团结一致,咬牙苦干,终成黄金一代的伟大传说。

当日本丢失了这种精神,开始蝇营狗苟,开始算小账的时候,廉价的进口煤炭是来了,可日本的实力,也从峰值逐渐滑落了。

煤炭业是一个缩影,可以洞悉日本全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精神状态。它是一个温度计,可以量出大和魂,还热不热。

国家如此,财团同样如此。

通用电气,在外界交口称赞的韦尔奇带领下,是无比辉煌。

韦尔奇的“前三”外抛弃理论,促生了通用的无边际扩张,对摩托罗拉发明的六西格玛质控体系的引入,促生了通用电气优秀的品管。

可是,通用的结构在扩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及相关租赁业务的占比不断上升,制造业与电气业务连年下降。

通用电气的工业部门,士气不断下滑,因为待遇最好的全在通用金融部门。

幸运的是,通用的董事会没朽,大工会制度没朽,接任韦尔奇的是杰夫.伊梅尔特,在结构性危机到来前,就大刀阔斧的狂砍金融部门。资本再次倾斜到了通用电气的主干,工业部门,制造业务。

历经近十数年的不断稀释与倾斜,通用的金融业务迅速被降到一成的水平,八成以上业务重新回到制造业。

通用也从以美国本土业务占主导,变成了近六成业务在美国以外,从美国通用,变身世界通用。

放着赚钱的金融业务不做,这种抵抗诱惑的能力,是稀有的品质。

三菱就与通用走了一样的道路,只不过是不停加大三菱东京UFJ银行的权重,别说砍金融,发展都来不及,最赚钱的就是银行,就是保险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