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章 报信(2 / 2)

“好,听二哥的。”

随即,董家车队在三岔路口,改变路线,不再往北赶路,而是朝东而去。

董武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谨慎,让他们一家人再次躲过一截。

就在董家车队在三岔路口改变路线,朝东而去之后没多久,就有一大支官军骑兵赶来,在一名总旗的带领下,朝北追去。

这么领路的总旗官不是别人,就是两天没有回来的,那名董武派出去的亲信王浩。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王浩早已经背叛了董武,选择投奔朝廷,找到后面追来的官军骑兵,带着他们来追击董家人。

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再亲信之人,也有背叛的可能。

更何况,这次董家做的那是叛逆之事,董武的这些亲信当中,不少人还是对大明有着忠诚的。

在朝廷和自己的上司之间,总会有人选择朝廷,毕竟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只要能带着朝廷的官军,抓到董家人,那可就是立下了大功,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面对这样的诱惑,背叛就太正常了。

轰隆隆!

这一支官军骑兵一直往北奔驰了几十里,眼看天色就要黑了,却依然没有看到董家车队的影子。

“全军停止前进。”

一名明军将领大声喊道,一千名骑兵很快便停下,齐刷刷的矗立的道路上,令行禁止,一看就是一支精锐。

这一支骑兵乃是祖大乐麾下的一支关宁骑兵,祖大乐接到崇祯的命令后,就派出两只千人骑兵,协助李英汉北上追击董家人。

而李英汉手里还有三支骑兵,也在他亲自带领下,一路向北追击。

实在是,从大明京城北上的道路不少,京城的骑兵并不是很多,追击董家人也就只能指望骑兵,步卒就不用想了。

所以,李英汉和关宁军各选择了几条,他们认为最可能的路线追击。

其中,这支千人的关宁军,在赶到营州地界的时候,就遇到了选择背叛董武,向朝廷报信的王浩。

负责率领这支关宁骑兵的明军将领,是一名叫于实的千户,在遇到王浩的报信后,当场就知道这是他的机会,一个立功的机会。

于是,他立即让王浩带路,率领一千名关宁骑兵北上追击。

于实并不担心,他们会遭到董家人的埋伏之类的问题。

毕竟,根据王浩的汇报,董家车队中唯一的护卫力量,也就是董武麾下的那五百兵士。

而且,这五百士卒对于董武,也不是绝对的忠诚,其中抱有像王浩这些想法的人,不再少数。

只不过,董武向这五百亲信承诺,如果让他们顺利逃到关外,他们每人可以分到一百两银子。

董乾更是当场给这些士卒,每人发了三十两银子,承诺其余的到了关外再给。

这些士卒受到银子的诱惑,才到现在没有离开董家人。

如果董家人被朝廷官军追上,这五百士卒十有八九不会真的为董家人拼命,他们只是为了银子。

而于实手里此时足有一千名关宁骑兵,他根本就没将董武那五百士卒放在眼中。

关宁骑兵在野战中,连关外鞑子骑兵都不畏惧,岂能惧怕区区五百步卒。

就算这五百士卒死保董家人,他也有把握一个冲锋将他们冲散。

所以,于实率军疯狂向北追击,可追到天黑,竟然还没有见到董家车队的影子,这就让他察觉到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