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章 太史慈入帐(2 / 2)


午时将尽。

刘辩一行返回城内。

抵达关下之时,刚好看见陈到与一位身长近八尺、身披简易盔甲、肩挎大弓、留有美须髯之人勾肩搭背。

是的,两个男人勾肩搭背。

陈到性格开朗,不拘泥于世俗,喜欢结交狐朋狗友。

这也是刘辩没将部署问题告知与他的原因,谨防酒后失言。

至于此时,刘辩却刻意留意了一下肩挎大弓、留有美须髯之人。

守城将士的身形、外貌,多为脸谱化,像此人这般行头的人,着实少见。

很快,陈到看见弘农王一行由远及近,连忙与身边之人躬身作揖。

不多时,刘辩一行来到近前,“免礼。”

陈到起身道:“禀大王,先前颁布招贤令,末将把自家师兄叫来了,希望今后为大王效命。”

陈到师兄?

坦白说,刘辩连他师承何人都不知道。

当然,徐荣看出他陈到的路数,刘辩最初仅以为他是‘赵云’,毕竟枪技很是相像。

可听见陈到因为招贤令,将自家师兄找来,刘辩很是高兴。

毕竟陈到的能力有目共睹,其师兄的能力,显然毋庸置疑。

“你师兄是何人?”刘辩问。

陈到闻言尴尬一笑,忙着兴奋,差点把正事忘了。

当即,陈到示意身边的师兄,向大王见礼。

“在下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本为扬州牧刘繇部下,听闻大王颁布招贤令,特来效命。”太史慈拱手道。

然,刘辩听闻此人自称太史慈,瞳孔不由得微张,心内不免一阵狂喜。

太史慈,汉末武将,官至建昌都尉。

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

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

汉末三国,当得上神射手的人,庞德、黄忠、太史慈、吕布、徐晃、马忠……等。

刘辩熟知太史慈的大名,却惜他英年早逝。

不过,他怎么会是陈到师兄?

“既然与陈到师出同门,想来必是一位猛士!”旋即,刘辩疑惑道:“只是不知,师从何人?”

太史慈闻言,下意识的看向身边的陈到。

陈到则尴尬的挠了挠头,转眼拱手道:“回大王,末将师从并州李彦。”

“并州李彦?可是蓬莱童渊的师弟?”刘辩吃惊道。

陈到、太史慈闻言,也是不由得一惊。

弘农王竟然知道童渊?

显然对家学有所了解。

“正是。”二人作揖应下。

“好,好!哈哈哈……”刘辩忍不住大笑。

虽然童渊枪神之名享誉后世,但太史慈的威名也不是盖的!

如今,刘辩能拥有李彦的两位弟子,可见不比他童渊的弟子差。

张辽、荀彧等人见大王此状,均吃惊的看向陈到、太史慈二人。

荀彧虽是颍川名士,不了解可以理解。

但,张辽是并州雁门人士,对李彦可是十分清楚。

没想到,陈到竟然是李彦的弟子!

……

两日后,入夜。

大将军府。

张辽带着一位身穿便服、看不清面容之人,来到书房。

“大王在里面,请。”

张辽与守卫书房的典韦打过眼色,将衣着便服之人送入书房。

随后关门,两人守在门口。

不多时,房内传出怒拍书案的声音。

不消盏茶,衣着便服之人走了出来。

张辽将此人自后门送出。

……

当张辽返回书房之时,除去派驻渑池的高顺,其余人皆出现在此。

刘辩将写完的三封书信,命禁卫分别送给杨彪、朱儁、皇甫嵩。

随后,刘辩将正在发生的大事,道与众人听。

……

半个时辰后。

陈到怀中抱枪,立于城头,望着消失在浓密夜色中的数骑,嘴上喃喃:“大王偏心,出门不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