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9章 君无戏言(2 / 2)


原本,袁术即使败局已定,却并未将刘辩放在眼里,因为他相信百姓们的力量。

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个人,马日磾。

此刻,袁术这才意识到——

刘辩来到汝南会见马日磾的原因和目的。

“原来,这是他刘辩早就安排好,誓将他置于死地啊!”袁术心说,怒视神色淡然的刘辩。

与此同时,台下百姓纷纷跪拜,山呼

“感谢大王伏诛逆贼袁术!”

“感谢大王伏诛逆贼袁术!!”

“感谢大王伏诛逆贼袁术!!!”

……

这种事情,思想不受控制的百姓们,往往需要一个带头人。

只要有人把话说到点子上,绝对以理服人,便会与对方的思想一致。

因此,随着数位望族掌权人话音落下,百姓们不仅认为袁术有罪,还感激洛阳王伏诛袁术!

此时此刻,袁术面对台下‘愚蠢’、‘愚昧’的百姓们,不由得发出阵阵大笑。

“哈哈哈……”

只是,笑归笑,除去刘辩,台上台下没有一个人留意袁术的举动和行为。

……

不消片刻。

百姓们山呼之音逐渐减小,刘辩上前两步,抬起双手示意噤声。

“这位,正是当朝洛阳王!”马日磾介绍道。

然而,百姓们面对刘辩的样貌,无不露出吃惊、意想不到之色。

关于刘辩‘前世今生’的传闻,不可谓众所周知。

可是,百姓们从未见过刘辩本人,因此,这才感到意外。

真心,任谁都不会想到,有一天竟会亲眼见到洛阳王!!

洛阳王先后除掉董卓、公孙瓒。

如今又伏诛行谋逆之举的袁术,这才是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一时间,台下众人无不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羡慕他的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嫉妒他的人,即使施展一腔抱负,却难成大事。

恨他的人,只怪他是高高在上的洛阳王,今生恐难与他接触。

此时,百姓们面对洛阳王刘辩,反而不敢发出山呼与呐喊,无不满心、满脸震惊,静静的看向台上的大王。

“袁术身为一州刺史,没为百姓们带来福祉,反而带来灾祸。

促使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陛下与本王很是心疼,更为大家感到不值!

本王在临行前,陛下再三叮嘱,定要彻查清楚,不要冤枉袁刺史,毕竟汝南袁氏忠心为汉室。

可是,实际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如果不是解救太傅,本王仍旧不知袁术的另一副面孔。

天可怜见,天佑我汉室!天佑我汉室子民!助我刘辩将逆贼袁术伏诛!!!

本王虽权行州郡、力折公侯,但问罪刺史袁术一事,还应该交给陛下处决。”刘辩道。

刘辩话音落下,将目光落在袁术身上。

两个禁卫会意,当即便将袁术押了下去。

顷刻间,台下所有百姓无不发出山呼。

“大王威武,陛下圣明!”

“大王威武,陛下圣明!!”

“大王威武,陛下圣明!!!”

……

两日后。

徐晃率军来到城外,刘辩为了安抚百姓,将劫来的粮草分发给豫州百姓。

刘辩此举,更加获得百姓们的支持与拥戴。

毕竟,在粮食胜过金钱的年代,谁给粮食,百姓们就跟着谁。

另外,孙策表露忠心,也分给他一部分粮草,毕竟如今是汉室将臣。

同样,曹操也获得一部分粮草,作为安抚军民之用,何况刘辩还欠他一条人命。

另外,孙策与曹操之间,因为洛阳王与汉室的关系,不得不暂时化解,也算是给刘辩面子。

次日。

随着战狂、阴九幽负责押送袁术回长安,曹操、孙策先后返回顶城、淮南。

重点,经过此次事件,两人无不向洛阳王保证,绝不再引发战事,定要修养生息。

在此期间,曹仁麾下的‘青州兵’,跪请洛阳王允许他们回家看望家人。

殊不知,他们的家人多半都在三辅,故而很久没有与家人团聚。

由于他们是曹操的麾下,刘辩无权过问。

可曹操为了表示尊重,何况如果不是洛阳王,曹操与袁术之间,真的很难想象。

于是,曹操表示同意,刘辩这才代为应允,允许他们回家看望家人。

殊不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曹操哭的日子还在后面。

同样,青州兵看望家人一事,皆在刘辩的预料之中,只是相对比预料中的稍晚了一些。

又过了四日。

张辽率领三万大军,带着纪灵麾下残兵,抵达汝南城外。

刘辩并未面见近万残兵,也没有兴师问罪,只允许他们与家人团聚。

何况,刘辩没有多余心思放在他们身上,反而在会见三个人。

州牧府。

会客厅。

须发皆白的长史杨弘,

临近中年的谋士阎象,

异常忠勇的校尉丁修,

皆跪在居中而坐在刘辩面前。

典韦、张辽、徐晃、陈到以及四员禁卫,分立两侧。

刘辩道“明人不说暗话,本王之所以留着你们三人,有大用。

当然,如果不愿意留下,本王绝不强留,更不会杀了尔等。”

须发皆白的杨弘闻言,本无神采的脸上,瞬间多了一丝异样。

当即,杨弘缓缓抬头,面向刘辩拱手道“大王,当真不杀在下?”

“君无戏言,为何要欺骗?”刘辩反问。

杨弘确定之后,眼中竟闪动晶莹的泪花!

殊不知,杨弘虽贵为长史,但袁术却不像刘辩这般待他。

故而,此时杨弘内心深受感动,“承蒙大王不弃,罪人杨弘愿意留下,为大王鞍前马后,恕去一身罪过。”

刘辩没有言语,转眼看向阎象。

阎象与杨弘,虽然都是袁术身边的谏臣,但他的建议几乎不被采纳,所以活的非常憋屈。

眼下,阎象能被洛阳王赏识,并且留在身边做事,心底万分感激。

是以,阎象并未看向刘辩,已然伏地叩首,“多谢大王信任,阎象定当肝脑涂地,誓死不辜负大王的知遇之恩!”

同样,刘辩仍旧没有回应,转眼看向面容沉静的校尉丁修。

这时,丁修拱手道“大王,请恕丁修有眼不识泰山,当日险些冲撞了大王。”

“过去的事,休要再提。”

刘辩转念道“是走是留,本王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