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四十章:说什么胡话(2 / 2)


在两次京察大计中,那些清官借此机会罢黜了一些与内阁大臣交往很深的官员。南京方面则是斥逐东林党的官员。

到了去年,浙党首领又当上了内阁首辅,这一年的京察大计,那些清官受到很大的打击。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朋党混争的局面,那些清官的政治主张也和他们排除异己的动机也就纠缠不情了,这些岂能说是君子行为?

朋党混争起源于顾宪成争国本,东林党是罪魁祸首。”三哥宛复第快速的喝了一杯,瞪着眼睛反驳。

“三位哥哥,有言在先,只能动嘴,不能动手!”袁元一看气氛有点不对,喝酒后劲头上来了。

“三弟,错啦,申时行才是朋党混争的起源,正是由于此人没有正常的道德,不能坚持三书中所教导的伦理,并将其施行于京察,问题才会到来。”

“二哥,相反,申首辅这才是大家风范的表现,正如他所说的: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

也如他所说的:嫂子已经掉进水里,决不能再像平常一样保持远距离的尊敬,而需要援之以手。

反而是顾宪成,自命为体现正气,过于坚持三书中的伦理,决心要检举他认为缺乏能力和cāo守的官员引起的。”

“三弟,没有伦理道德,何谈治国?

东林党,正义的化身,道德的典范,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为社稷谋永远,但被恶人所欺压的。

“大哥,你说的是什么糊涂话?

袁元首辅在位时,国库至少还有几百万,那些改革至少使得朝廷富裕,现在是什么穷样子?要是改革延续至今,何至如此?

就拿王五德提议修浚河渠、建筑水闸、防范水旱来说,朝廷没有钱,修个鸟巢,不要把一个人当成了一个党。

我大宋朝兴修水利的功劳应该归属于陛下和太监,要不是陛下逼着要杀太监,依靠文官的自觉来兴修水利,还不如指天望地。

再说我朝治理黄河的还不是党庇袁元的柳如平,这还要归公于袁元和申时行所赏识,否则百万生灵涂炭。”

“三弟,二哥认为袁元那事儿是别人干的,不能怪东林者。

东林者,乃光禄寺少卿讲学东南之所也,忠贞绝世,行义格天,继往开来,希圣希贤。

而从之游者,皆研习性命,检束身心,亭艺表表,高世之彦也。

异哉此东林也,何负于国家哉?

不有东林,乾坤崩塌久矣!”

“二哥,错也!

锡爵、一贯、赓、廷机诸辅传灯,一二孤愤之士建言被逐,于是聚徒讲学,以道学之名号召天下。

凡生长其地、宦游其地者,或实意仰高,或葛藤相绊而靡然从之,门户之名立矣。遥制朝绅,迫挟台辅,夷跖惟其所造。

复有一二jiān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矣。

可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