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七十一章:愁上心头(2 / 2)

“第二样却是蟹粉炒花儿,此菜别致,风雅。又称化作春泥,味道清淡,清新而带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吃起来更是齿间留香。”

“第三样便是五珍水晶脍,凡芹菜茎、鲜蘑、瘦肉馅儿、娃娃菜、连根菜等一起,味道独特,却是清幽可口。。”

“第四样唤作江瑶生,以麻油先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为末,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匀,即时可食。又有言江瑶贵一柱,嗟岂栋梁质,乃小店的拿手好菜。”

小黄头点头,道:“嗯,暂时就这几样菜,再上几个小菜便可,不知三位小娘子可另有吩咐?”

三人暗中吃惊,想不到下馆子还有这么多学问,朱娘子有点不安,低声呐呐问道:“请问黄掌柜,这顿饭吃下来要用多少钱?”

小黄头低声想了一会,才道:“这菜也便宜,算下来也不过是三两银子,但现在又不是用餐时分,本店规矩还可以打八折。”

两贯四百文。葛氏第一时间算出了账,不由暗中惊讶,这一顿饭吃下来就用掉了平头百姓两年的积储,倒也太狠了。

方大嫂倒没有什么想法,她现在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没有什么记挂,反而是朱娘子有些不安,想不到这菜竟然这么贵。

小黄头继续说道“但三位第一次光临小店,也有八折优惠。”

一贯九百二十文。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好处,葛氏倒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下个月发月钱时暗中还给方大嫂就算了。

朱娘子也松了一口气,她自己还带着两个小孩,虽然今日发了月钱,而月钱之多也出乎他意料之外,但让她大吃大喝实在是吃不下去。

“最后就是官府曾规定,凡女子参加社会活动第一人,都需要打五折,这样算下来,也不过是九百六十文而已。”小黄头叹了一口气,这顿饭算下来是亏定了。

葛氏这才笑开了脸:“好,好,好。”

次日,均州小报上正面大字写道:均州第一,葛氏领三娘子下酒馆,吃得食客目瞪口呆。

这篇小文章用轻松的文笔介绍了葛氏带领三娘子下酒馆的原因,无非是领了月钱,其中更点出了方大嫂作为葛氏裁缝店的首席设计师,月钱达到了十两之多。

最后还用很长的文字介绍了三人所吃的菜谱,期间更是狠狠的赞美了小黄头酒馆的几样小菜,说得这几样菜天上没有,人间也是独此一家。

最后才提出:男子能下馆子,为何独轻女子。

世人再也没想到,女子的权利之争始于今日,始于这份小小的报纸,当然这要等均州小报流传道京城,这个争执才算正式开始,然而小报还是在均州城引起了轰动。

首先,小黄头苦心积虑,又是打折扣,又是亲自接待,又是亲自下厨,最后让老伙计请来记者,就是想为自己打一下广告,而且,他也达到了这个目的。三位小娘子当初所点的几样菜谱,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成了小黄头酒馆里的畅销菜。

其次自然就是葛氏裁缝店再次在百姓心中燃起了一阵亮光。三位小娘子打破了男子下馆子的权益,虽然引起了一小撮人的不满,但更是得到了妇女届的大力支持。葛氏裁缝店的客源主力又以女子居多,谁让她是均州第一女掌柜呢?

最后还有一点没想到的是,均州官府曾规定,凡女子参加社会活动第一,都需要打五折,从此以后女子才真正参与到社会各种活动,这倒是袁元当初没想到。

正是葛氏的巨大成功,使得其他裁缝店和布店也开始模仿,在均州小报上投放了大量的广告。也给葛氏裁缝店增添了不少压力。

“刚中兄弟,”经过一个月地狱般的磨练,葛氏也利索起来,不知道怎么就找到了同样是位于书院街的家兼均州小报办公室:“奴家有件事想请教一下刚中兄弟。”

自从袁元帮忙雇佣了所谓的编辑和记者还有特邀供稿人之后,陈孚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起来,他每日只需要做的事就是和两个编辑一起,收集记者和供稿人送过来的稿子,又或许是由两个编辑去联系供稿人取诗词文章,剩余的时间就是在房子里陪老娘。

然而,让陈孚郁闷的事,自己算是抽出时间来了,可是老娘却没了时间,自从袁娘子把老娘带去了养济院一次后,老娘有事没事都会往养济院跑,几乎是把白天所有时间都泡在了里面。

陈孚放心不过,跟着老娘过去,发现养济院并不简单是孤老院,并不简单是收留孤寡老人的场所,其中陈孚看到还有不少年轻的妇人、小娘子在帮忙料理。

更重要的是养济院的活动是在太精彩了,有四个人一起玩乐的叶子戏,也有数人一起游乐的牙牌,又有热闹之极的纸牌,还有简单易懂的一种叫做飞行棋的游戏,养济院每逢周三又有勾栏过来表演,有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凡此种种,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