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节(2 / 2)


“我帮你出这个头。”纪昀说道。

“你我早已两清,你也不欠我什么,为何还这般帮我?”许维的疑心甚重,总觉得这里头一定还有什么道道自己没看出来。

“哈哈,受人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我纪某人好歹长你三十余岁,岂会吃了你!”纪昀打着哈哈,面色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纪昀有自己的打算:自新疆归来之后不久,就被乾隆提为翰林院侍读学士,靠着才学,又重新吸引起乾隆帝的注意。这几日乾隆连续来翰林院之中与自己吟诗作对,早成了习惯。明日只要自己装病一日,想来皇上定会驾临纪府,届时把这许维遭袭一事禀明,料那和珅定受重罚。

纪昀把所想告知许维,许维欣然同意。

如纪昀所料,乾隆听闻纪昀卧病在床,便摆驾纪府前来探望。纪昀穿戴整齐,在许维房内静候乾隆。

当乾隆问及纪府家人纪昀何在时,家丁答道,

“我家老爷正在照顾一位从府外拣回来的病人。”

乾隆感到惊讶,问道,

“不是说你家老爷生病了吗?”

家丁照着纪昀所交代的答道,

“可能是误传所致,老爷从未生病。”

“是何人居然能让纪学士亲自照顾?速摆驾前往。”

当乾隆踏进房内时,纪昀见皇亲临,赶紧下跪说道,

“臣纪昀恭迎圣驾。”

“爱卿免礼。这床上是何人?”

“他乃是銮仪卫一名三等侍卫,前晚在街上遇袭受了重伤被臣搭救而回。”

乾隆眉毛一挑,不悦地问道,

“是何人居然敢胆大妄为至公然袭击我大清侍卫处侍卫?”

乾隆来至床前,放眼一看,惊讶指着许维说道,

“你不是那许维吗?”

“正是小人。”许维想挣扎着起身,被乾隆制止,并关切地问道,

“身上伤势如何?“

“已无大碍,只需静养数月便可复原。”

“你可认得是谁下手的?”

“认得。”

乾隆威严地说道,

“说出来,朕替你作主。”

许维精神大振,大声说道,

“臣认得带头之人乃是和珅之弟和琳是也,和珅定然也深涉其中,恳请皇上替小臣作主。”

“哦?怎么是他?”乾隆这下大感头疼,居然牵涉出和珅。自己也曾有所耳闻,听说这和珅与许维久不对付,没想积怨到居然要派人追杀的地步。

和珅做事甚得自己的欢心,而且与自己还。。。。。。要处罚他倒有点舍不得,不过要不做处理的话,这许维气也难平,毕竟他是傅恒的私生子。

咦?那脖子上挂的那吊缀甚是熟悉啊。乾隆盯上了那块许维一直挂于脖子上的玉缀。

“拿来朕瞧瞧。”乾隆指了指玉缀。

许维赶紧脱下来递了过去。

乾隆左抚右摸,又翻来翻去,好一阵的打量。从他的双眸里射出少有的柔情,甚至还失神了一小会,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好半响,乾隆才用很是奇怪的嘶哑的声音询问许维道,

“安康、福宁,真是很好的祝福之语啊。听人说你是曹州人!”

“是。小的乃是曹州人。”

“朕也曾去过曹州,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你自小丧母?”

“是的。”

“令堂死的时候你几岁?”

“不足五岁。”

“哎,你也甚是可怜,小小年纪未曾在父母之膝下承欢,却是流离失所,四处游荡,真是难为你了。不过令堂也是个可怜人,未能等到你功成名就时就撒手西去!你能否记起令堂的音容笑貌?”

许维摇了摇头,毕竟那时年岁太小,记不得太多东西了。

“这块玉缀可是你母亲留给你的唯一的信物,你要好好保存。”

乾隆把玉缀还给许维,并用手摸了摸许维的脑袋,拍了拍肩膀,甚是亲密。他又仔细想了想,略带憾意地对许维说道,

“你与和珅之纠纷,朕也有所闻。你们好歹也共事过一段时间,我看不如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由朕作主,让和珅赔偿你5千两白银,权当医疗费用,你们二人和解吧。”

“皇上,就是我有心和解,可和大人阴奉阳违怎办?”

“这事好办,我发道口喻给和珅,今后如若许维有任何不测,则唯和珅是问。你好好养病,朕亲批你半年假期。”

“谢主龙恩。”许维心中暗念,看来坊间传闻乾隆与和珅有那么一腿,看来确实不假啊,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谢恩。

他知晓此次让和珅逃过一劫。不过有乾隆的金口玉言,想来那和珅不敢对自己玩阴的,不会再派什么杀手来对付自己了,这也算是个不小的收获吧。

注:1、侍卫:又称校尉,满语为‘吓’或‘辖’。旧有钦选侍卫,一等吓,学习二、三、四品服俸名目,今为一、二、三、四等侍卫。此外还有兰翎侍卫、上驷院侍卫、司鞍侍卫、乾清门侍卫、銮仪卫侍卫、茶膳房侍卫、上虞备处侍卫、狗房侍卫、十五善射及善骑侍卫等多种类别。侍卫一般由满洲、蒙古及觉罗弟子充之,宗室成员一般不充任侍卫。也有汉侍卫,系由科甲出身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予头等侍卫,一甲二名授予二等侍卫,二甲三名授予三等侍卫及兰翎侍卫等,每科点18名至20名。侍卫又分上三旗侍卫,即以镶黄旗居首,正黄旗居中,正白旗殿后。凡遇各种差使及随上行营,俱镶黄旗居左,正黄旗在右,正白旗则左右分之,名曰‘花里雅密’。每旗各有领侍卫内大臣管辖,系武职正一品,向以王、贝勒及尚书、都统充之。每旗分六班,以章京领之。其中乾清门侍卫地位较高,无定额,由大门侍卫选其优者充之,缺额仍归大门。

2、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是清中央司法机关。刑部主管刑罚;都察院为监察机关;大理寺掌平反刑狱。遇重大案件,一般要三法司议奏,即三个机关共同议定。外省的刑案,一律由刑部核复,未指定会同其他二司共同处理的,大理寺与都察院一般不过问。三法司共审的,也以刑部为主。在京的案子,由刑部审理。

3、粘杆处,又名尚虞备用处,顾名思义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光绪会典解释为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后来在清世宗雍正手上渐渐发展成为类似明东、西二厂的特务机关,其中的侍卫都甚得雍正、乾隆的清眯。

4、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一作云楣),南昌县人,清代大臣、学者,楹联名家。

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帝手谕嘉奖他为“异想逸材”,历任礼、工、户、兵、吏五部尚书,及《续三通》馆、《四库全书》馆、《清会典》馆总裁。嘉庆四年(1799)充《高宗实录》总裁。在朝有“智囊”之称,朝廷礼仪、制度等重大著作多由他裁定。嘉庆八年(1803)六月,以疾乞求休致,久之乃许,却仍总裁《高宗实录》。同年九月卒,赠协办大学士,谥文勤。

5、袁守侗:山东长山人。乾隆九年举人,捐资得授内阁中书,做过军机处章京、侍读、吏部郎中等官。后经考试得任江西道御使,二十八年由浙江盐驿道调任广西按察使。三十四年丁父忧,命以三品京堂仍充军机处章京,后补太仆寺卿。不久又调任吏部侍郎,再调任刑部侍郎。

6、彰宝(?—1777)鄂谟讬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

乾隆十三年,自翻译举人授内阁中书。十八年,授江苏淮安海防同知。累迁江宁布政使。三十年,授山西巡抚。三十二年,调江苏。三十四年,命驰驿往云南署巡抚。师征缅甸,署云贵总督,命出驻老官屯督饷,加太子太保。三十七年,劾云南巡抚诺木亲才识不能胜任,召还;又奏车里宣慰土司刀维屏逃匿,请裁土缺设专营,上从其议,定营名曰普安。寻实授云贵总督。三十九年,以病请解任。王锡事发,夺官,逮京师论斩。四十二年,卒於狱。

7、傅恒(1723—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高宗孝贤皇后之弟。乾隆时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师。在军机处20余年,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后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缅甸战役中染病,次年卒,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赠郡王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