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节(2 / 2)

“是鼓山书院吗?”许维不是太热情地问道。

“正是鼓山书院。因为有严家的鼎力支持,故开院之日盛况空前哦。苏桂芝、胡德彪均遣人送上贺礼,福州城内数十户大富也大部分到场祝贺。

据我的探查,书院招收了百名弟子,严家就占去十二名。不过这批学生都未曾有过功名,大部分都是严家孤儿。”林宾日对能否让这些人成才怀着质疑的态度。

许维慢行至一盆菊花前,俯下身深深闻了下香味,晃头晃脑地吟念着诗词道,

“秋雨花香尽,寒气入梦来。

这初秋可是冷煞人呀。

宾日,这几日天凉了下去,你让人给鼓山书院捎去数十床的被褥,免得住宿于书院内的学子挨了冻。顺便提些银两过去,两大书院都是有着共同的目的,别太生份了。

你也别小看了鼓山书院的那些穷学生。天鹰队数年前就开始招收孤儿,已有一两名出人头地了,就如那金永骏一案中光州知州锡宝,他也是下五旗中包衣奴的子女,现在也不成为朝廷官员呢。”

林宾日迅速体会出许维话后的深意,这是要给戴文正看看许维的胸怀与肚量,于是快速地答道,

“那学生马上照办就是。”

许维也在心中盘算着,开书院关键是老师的质量。无师不成学。可自己去哪找能教授学生西法或新学的老师呢?这可伤透了许维的心思。

许维随口又问林宾日道,

“宾日呀,鼓山书院的老师都请的是哪的人呀?”

林宾日办事确实得力,直接答道,

“大人,据小的打探,鼓山书院的老师都是由上次被大人您俘虏的洋人叫凯伦比奇的请来的。”

听到凯伦比奇这名字,许维愣了愣,马上想起此人正是那无敌号上的英吉利军官,一到按司府就被戴文正给要走。

“此人有这般厉害吗?他又怎会在福州城内请到如此多的教师?”许维感到很是不解。

按理来说,这个外乡人是不可能有这般神通广大的,再说福州城内通晓洋文之人也实在不多,怎可能一下就请到了十一个之多?

“大人您有所不知了,这凯伦比奇请的也都是精通汉语的洋人。”林宾日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此话怎讲?”

“福州城乃是对外通商口岸的由来已久,相对于内地来说,还算思想开放些,对于洋人的教堂不是非常的抗拒,故这城内也建有不少西洋人的教堂来。有教堂必有西洋所谓的传教士,这凯伦比奇拉到鼓山书院的就是这批传教士。”

许维听完这番话,心中又凭添了些忧虑,担心这批传教士把西洋那些什么民主自由化思想硬塞给学生。

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定居下来的西洋人,可大致分为两种人。一种可能确实是坚定的传教士,专为传播基督、天主教教义而来,另一种人则就有可能是与教廷有着严重分歧的自由主义者、无产主义者,他们反对教廷对人身的控制以及对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蔑视。

真要经过这批人洗脑之后的鼓山书院学生,那绝对是要操起家伙闹革命的。如果真那样,弄到最后自己反而变成罪魁祸首了。被皇上砍头不说,一旦殃及书院,那自己一番心血可就付之一炬了。

“早知就把那祸根给铲除掉,省得给我添事端。”许维很是担心地说着。

“大人,那要不要派人把这洋鬼子给做了?”林宾日揣摩着许维的意思问道。

许维摆了摆手,说道,

“现在已经晚了,再杀了他已没多大用处,算了。

对了,我们这边鳌峰书院的教师可不能比他们鼓山书院差。我正对教师的人选感到头疼呢,你给我推荐几名学贯中西的你们福建的大才子吧。”

林宾日腹中早有人选,开口举荐道,

“大人,这福州城内确有两位人才,可以礼聘其出山教书。

一人名为徐学易,字颢升。据我所知,他可是精通五国西洋文,并且对诸子百家也是深有研究,并在乾隆三年中过解元。但因厌倦官场之**,不久便挂职而去。直隶总督杨文乾久慕其名,费了四年功夫才使其出任幕僚之职。”

“哦?居然有如此之人吗?”

“颢升公学问极高,早已是福州城的仕林领袖,也是我的恩师。”

说到恩师,林宾日双眼中满是崇敬之情,看来这徐学易给林宾日带来的影响可是极大。

许维自然要给林宾日这个人情做,说道,

“这徐学易徐老先生既然学问如此之大,我定要亲自登门拜访,把他给拉到鳌峰书院来出任书院院长之职。”

说完许维又半开玩笑地冲着林宾日说道,

“我说宾日兄呀,听说你的夫人又有身孕了是不是?”

“大人真是消息灵通。”林宾日老脸顿呈开怀之像。

“你膝下目前只有一子,人丁可不旺哦。若此次生下一名男儿,那次子的名字我便给你取一个吧。”

“还请大人赐名。”

“叫做什么来着。。。”

许维装腔作势了一会,其实他早已想了个名字,料那林宾日必会首肯,他猛拍大腿说道,

“就叫则徐吧。则乃学之意,学那徐学易老先生的风骨及学问,来年必给你们林家光宗耀祖了。”说完许维便呵呵大笑开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宾日念叨了几下,林,则,徐,林则徐,。。。好名字。

“多谢大人替小儿赐名,宾日先代则徐谢过大人了。”

林宾日深深向许维鞠了一躬。

林宾日也有其打算,自己远非为官之料,才跟随许维短短几年,过多的忙碌使得尚在英年的他头发已是凋零不少,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再过一两年也该趁机辞别许维留在老家福州享福。如果真有第二子的话,那这为二子取名的许维,当不至于不提拔林则徐吧。

以许维这般升官速度,在二子林则徐成年时,必已身居高位。稍微拨动一下尾指,林则徐的前程就有望了。

“那还有一人是谁?”

“此人姓郑名光策,也是饱读诗书之辈,凭才能足以出任教书一职。”

“既然是宾日兄推荐,自然没有问题。待过上几****好好研究一下书院的立院建设,再一展宏图,往后书院诸多杂事可都要有劳你了。”

“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