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2 / 2)

“这,这可能是孙中丞安排的吧。”

“不,那是我的安排,与孙智治无关。”

“是制台大人您的安排?”孙永清更加迷惑不解。安南人内乱,你许维何必横插一杠,还安排人家的衣食住行起来呢!麻烦不麻烦。

“安南乃我****之属邦,属国内讧,宗主国似不必干涉其内政,但若黎王已无国可归仍视若无睹,置之不办,则非字小存亡之道。我大清当替天行道,发兵安南,以助黎王复国。今日找孙中丞前来就是要探讨一番这大军粮草问题。”

“朝廷已然决定要出兵援助黎朝了吗?”孙永清小皱了下眉头。

许维把孙永清的神情都看在眼里,知道他不赞成出兵安南。这两广的二孙,意见简直相左。广东巡抚孙士毅迫切希望直接进兵安南,而广西巡抚孙永清则希望在黎阮纷争进入白热化后再行出兵以达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

若以整个大清国利益来说,似乎应采孙永清之言,这样可以减少战争的开支。可这大清朝多的就是心怀叵测之人,就连许维自己也想趁机发发战争财,更何况军机处其他贪婪的大臣们。

“广东的孙中丞已经上奏皇上,‘贡臣之难,不可不救。若以伧荒赐隔,则九夷八蛮之臣事中国者将安赖乎!’

孙中丞还续奏,‘安南,中国故地。若复黎之后,因以兵戍之,是存黎而得安南,尤为两得。’

皇上已然是默许了孙中丞的奏折,不日就有明谕召告并颁布天下。我也知晓孙中丞你一再提及开边大事,厉害不细,需熟筹之。本制台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可圣意已决,是无法更改的。”

“大人,方今黎阮相争,黎必为阮所并。莫若按兵不动,然后乘其敝而取之,未为晚也。”孙永清还不死心,企图说服许维。

许维装作无奈地耸了耸肩,感同身受地答道,

“孙中丞,这军国大事毕竟非你我二人可决定的,还是谈谈粮草问题吧。”

许维此次在大久河驿馆急着召见孙永清,其实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

安南连年荒旱,米价昂贵,每石米需纹银七两以上。广西虽与安南近在咫尺,可却无人敢贩卖大米,皆因安南境内盗贼峰起,贼匪多如牛毛。对付商贾,那是即要命又要财。凭正许堂的力量若能在内地购买大米长途运往安南倒卖,自不用怕那盗贼。一来一回,必能赚个满钵,不富都不行。

在前来两广赴任前,许维便已经着手让正许堂开始在四处大肆购买大米,而源源不断的粮车也正从四面八方涌向广西与安南交界地区开化府马白税口的正许粮行。大量的运粮车往返马白税口,一度引起开化府粮价暴跌。

开化府知府孙圣,虽不知粮车云集所为何因,但为保险起见果断勒令正许粮行每日进入马白税口的粮车不得多于三辆。

刚刚开始囤积粮食的正许粮行囤积速度见缓,这让许维感到无比焦急。孙圣乃孙永清的内侄,自然需要许维亲自向孙永清提。

“粮草?只要朝廷有旨下,下官自然尊旨办理。”

“孙中丞,粮草我已事先开始运作,由开化府马白税口的正许粮行承担大军粮草供应。听说开化知府孙圣勒令正许粮行日进粮草不得超过三车,你说这该如何是好?万一大军开拔后粮草供应不上,是不是要怪罪于那孙知府呢?”许维此刻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使,一番振振有词。

孙永清在官场上混了多年,哪会看不穿许维想借机发横财。若答允许维的要求那也只是一句话便能搞定,但未得实利实为不甘,故孙永清装出不解的样子答道,

“许大人,这又岂能怪那孙知府?毕竟朝廷并无正式的谕旨下达说明要进兵安南,他如此做也无不当之处。”

老家伙想要敲我一笔!许维也很能领会孙永清的意思,毕竟大家都是当着大清的官,赚钱是共同出发点,看来得出点血了。

许维把安南使臣黄益晓奉送的大红包转而塞到孙永清的袖中,笑呵呵地握着孙永清的手说道,

“孙中丞,大伙还不都是为了朝廷在办事!特事特办吧。我看那开化府孙知府为官清廉,不妨提升他一级出任广西兵备道道员,你看呢?”

孙永清即收了许维的钱财,内侄又得到提升,自然有意见也变得无意见了,春风满面地说道,

“许大人您一心为朝廷而作未雨绸缪之事,实在令下官佩服。正许粮行为国囤粮,这乃是大事,它们想要囤积多少都没问题,我会与孙知府打声招呼的,你就放心吧。”

黄益晓送的那张银票可有三万两之多,还要搭上道台一职,可谓代价颇大。不过相对于日后能从安南赚到的银钱来说还算合算。

许维端茶送客之后马上又召见了另一批的客人,这些人在广州十三洋行怡和行行首伍国莹的带领下前来拜访新任的两广总督许维。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

十三洋行为了能从官府手中取得垄断经营权,往往对两广各级官员进行贿赂。此次更换新总督,十三洋行自不会落于人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