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节(2 / 2)

“哎呀,不好!”福长安猛拍了下大腿,面无血色地大叫了起来。

“怎么呢,大帅?”许维故作关心地问。其实这个中缘由许维都知道,那福长安太性急,前几日乾隆刚刚宣谕奏准在乾隆五十五年举行八旬万寿庆典,他便把这《清明上河图》当作贺礼给递了上去,想抢个头功。

现在谁曾料到自己献上的居然是一幅假画,那可是欺君之罪。

“我,我我,我把那副假画当作贺礼给呈了上去,这该如何是好?”福长安此刻就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在房内走来走去。

“其实福大帅不必为这担心。”许维一副山人自有妙计的神情。

“怎么说?”福长安就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焦急地问。

“我听宫里人说,那和和中堂也看中福大帅您呈给皇上的《清明上河图》,准备借用几月观赏,所以这图还一时半会到不了皇上那,大帅您还是有时间的。”

“什么?和居然敢如此胆大妄为,私自扣下本帅献给皇上的贺礼?回京之后我必严参他一本。”福长安怒气冲冲地说。

许维阻止说道,

“福大帅,您又不是不知道这和。他手腕通天,和府中的物件有时比起皇宫大内来都还要好上几倍不止。往往宫中没有的,和府反而有。再加上有老佛爷罩着,且宫中眼线密布,您这么冒冒然地告他和根本就难以撼动他的地位,说不定还要反遭和倒打一耙不可。”

“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看着假画最终要呈给皇上吧?”福长安问计于许维。

“其实这也好办。我宫中也有几个眼线,我料那和一旦鉴别出那幅假画后,必会原壁归赵的,以图让福大帅您受点冤曲。到那时,我们也来掉个包,用真画再替下那假画,这样就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了。”

“好计策。不过这是许大人之物,我怎好收下呢!”福长安故作推辞起来,其实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想要这幅画。

“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嘛。这幅《清明上河图》留在我处也无用处,不如送与名满天下的福大帅,那才是正理。福大帅若是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我许某人了。”许维久经官场,当然知道该怎么说话。

“既然如此,那我就受之不恭了。”福长安不再客气,一手接过《清明上河图》转交给自己的亲兵,而后热情地对许维说道,

“许大人,此次若能顺利平定顺天逆贼,我必向皇上保奏许大人的功勋。以许大人的能力才干,外放巡抚当不在话下。”

“那我就先谢过福大帅了。”许维甩了下马蹄袖,就给福长安打了个千。

“快请起,许大人如此客气,本帅实在不敢当。”福长安扶起许维。

“其实追根溯源起来,这幅画还是柴大纪柴总兵送给普福的。”绕了很长的圈子后,许维终于带出了柴大纪。

“哦?柴大纪?台湾镇总兵柴大纪吗?临来之时,老佛爷还对柴大纪大加赞赏,夸赞他实乃是武人之楷模。”

“他哪会是什么楷模!对付匪军,总以退让为主。再加上克扣军饷,虐待士兵,在台湾早已是臭名远扬了。

福大帅,深追究起来,这《清明上河图》的事都由他惹起的,要不然福大帅也不必如此被动。”

“是不是那姓柴的得罪了许大人,以至于许大人如此怀恨在心呀!”福长安一眼看穿许维心中所思。

“其实只要许大人一句话,这姓柴的待到台湾平定之后,还不是头待宰的羔羊。”

“是啊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福长安、许维二人会心地奸笑起来。

福长安毕竟肩负灭匪之责,所以很快便把谈话重点转向了台湾的顺****,

“许大人,您久在台湾任事,这顺天朝逆匪情形你也应该知晓一点吧?”

何止一点点,一大点都有,整个顺****都是由自己亲手创立起来的,想知道什么内幕自己心中都有。若是福长安或是老佛爷知晓真相,那自己就算有十七八个项上人头都保不住。

许维边想边答道,

“常青常大人在奏折中所提尚算中肯,我想朝廷加派兵力也是应该的。顺天逆匪人多势众,不用重兵怕不好在短时间内平定叛乱。”

“若真加派兵力,许大人是否有把握平定叛乱呢?”福长安追问了一句。

若是把顺****的危害说得太小,朝廷太易平叛的话,那自己的功劳也就相应地小了许多,此时自然应该向乾隆、福长安夸大其词才好。

“朝廷若能添加兵力,则下官有九成把握消灭顺天逆匪,否则怕力有所不逮也。”许维夸下海口。

“那好,我这就向老佛爷要兵。”福长安也很果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福长安唯一一项长处。

就因许维的添兵一句话,害得福长安这位乾隆朝‘名将’差点把前途都毁在许维手中。

在接到福长安赴闽途中所谓两次启阅常青奏报诸罗危殆乞增援兵折后的“实有添兵之势”的密折,乾隆帝立刻批谕“毋畏难,毋多虑,勉力行之,以全朕用人颜面”,又命军机大臣传谕:“若福长安先有示怯之意,则以下将领等更必心存懦怯,士气岂能振奋耶?”

至是又再谕福长安勿为常青等奏折所惑,并指示渡台后即指鹿仔港:“鹿港一带贼势较属空虚,该处距大里贼庄甚近,福长安此时不必前赴台湾府城,竟应带巴图鲁侍卫等,由蚶江配渡,直抵鹿港”。

乾隆帝还告谕:“福长安简任有年,为国家屈指可数之人,若伊复有疑难,不能肩此重寄,朕又将简用何人?亦断无为此小事,派福长安前往,又令阿桂、和续往,又岂有朕亲征之理乎?

朕之待福长安不啻如家人父子,恩信实倍寻常,福长安亦当以伊父傅恒事朕之心为心,惟应竭力奋勉。”

福长安受到乾隆的责骂后,慌了神。许维也未料到乾隆拒绝再添兵而且反应还是如此强烈,弄得许维有种弄巧成拙之感,早知就不奏请添兵了,反正单凭自己也能灭掉整个顺****。

还是许维替福长安想了个法子,赶紧走走阿桂的路子。许维料定阿桂必然也会接到老佛爷的问讯,若有他的鼎力保奏,则可躲过此劫。

果不其然,乾隆当时心中烦闷,为之辗转不寐,在两次降旨后,又令出差在外的阿桂阅看福长安奏折和所发谕旨,询问“其意以为何如?”

阿桂与福长安过世的老爹傅恒交情颇好,虽然看不起福长安,但还是替他说了些好话:

“臣与福长安前在金川军营相处日久,四十九年又同在石峰堡剿贼,深知其于办理军务及临阵克敌,并非畏惧怯懦之人。其奏请添兵,自为速于完事起见。”

阿桂还奏请宽福长安过急之咎,待其到后,亲历军营,察看情形,所奏自更确切。

阿桂另片又奏:“大兵进剿,宜扼其要害,分路进攻。目下急务总在打通诸罗为要,诸罗一通,则南北声势联络,即可捣穴擒渠,自易藏功。”

乾隆帝批谕:“所见与朕略同,已将一切机宜详悉指示福长安办理。”

一场出征前的风波终于烟消云散,着实让许维出了把冷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