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6章 粮食和钢铁(2 / 2)


这样的差事,王璟芝认为他们这些读书人也可以做,只需要娴熟地操作就可以。

尤其是看到那座巨大的炼炉之后,王璟芝立刻明白了,明军那么多装备是从哪里来的了,如果没有这些巨大的炼炉,明军根本就生产不出来如此多的武器装备。

走出铁矿厂,朱由检等一行人继续往铁矿区里面进发,一路上王璟芝他们看到的全部都是刚才的那种铁矿厂,都是用来冶炼生铁的。

宋应星建了三十座冶炼生铁的铁矿厂,这还只是这座矿山附近,在远处的几座矿山周围,还有更多的铁矿厂。

朱由检非常清楚大明鼎盛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粮食和钢铁,头等问题是粮食,然后就是钢铁。

朱由检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一座全新的工厂外面,这座工厂看样子是新建成的,里面还没有什么工人,只有几个工监一样人在里面忙碌着。

“陛下,这就是新建成的炼钢厂。”

宋应星朝着朱由检说道。

之前宋应星也建造了不少炼钢厂,但是规模都非常小,朱由检随后提议在矿山边上建立一座超大的炼钢厂,集中炼制精钢,这样不仅效率高,也可以节省人员和钱银。

此时这座新式大型炼钢厂已经建造完毕了,里面全部都是高温炼炉,使用的都是煤炭加热,而且生铁全部都是通升降机传送进入炼炉。

朱由检他们进入的主炼钢厂房里面,眼前立刻出现了五座巨大的升降机,这些升降机可以将铁矿车下面直接升到上面,比之前的升降机还要快。

众人看着一座座巨大的大家伙,不由的又是一阵惊叹,这个全新的世界已经让众人好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恐怖的力量。

朱由检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国家的底蕴就是从这些地方散发出来的,将来这座新厂投入使用之后,大明朝短期内的精钢需求问题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了。

经过朱由检的大力投入,现在太平铁矿区已经有工匠五万多人,连同家眷和各种人员共计二十万。

每天送入这里的粮食都要数十船之多,要知道养活这么多人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朱由检做到了,江南的粮食产量取得了重大进步。

眼下消耗粮食最大的当属大明的军队,然后就是太平铁矿区的工匠,还有南京城外的工厂,这些地方都需要供应大量的粮食。

首先就是军队,朱由检已经早早下旨令军队屯田,明军在各自驻守的地方开垦耕地,屯田生产。

在北方的山东和河南之地,明军因为没有大的战事,所以屯田效果非常好,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大量百姓。

至于江南也是如此,驻守南京的军队在南京城外开垦了三十万亩荒地,地势平坦的地方种植麦子,高低不平的地方种土豆。

土豆是刚刚传入大明没几年,官员和百姓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植物的重要性,但是朱由检却知道土豆的好处,于是大力推进在山坡等不好的杂地上面种植土豆。

经过一年的推广种植,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认识到了土豆的好处,首先就是土豆好种,只要将土豆切成小块埋在土里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土豆耐活,在山坡等杂地上面种植都可以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量高。

土豆的传入,最早是在清初出现在文献记载中的,在中国没有推广成为口粮,但是在西方世界却大受欢迎,甚至被后人认定为是保证了西方世界后来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朱由检自然清楚土豆的好处,于是在得知大明有土豆之后,就开始大力推广,尤其是在荒废的杂地上面种植,不仅可以存活,而且产量也很高。

养活这些人不容易,尤其是让这些工匠完全抛弃农业,专心从事工业生产,更是需要大量的钱银和粮食。

也正式因为这样巨大的投入,培养职业工人,所以大明的武器常量才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朱由检必须要全力确保粮食生产,这是稳定的关键,江南的土地还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军队必须要全力屯田,百姓也要安于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明的稳定。

对于粮食和人口问题,朱由检还有长远的计划,那就是生存空间问题,朱由检需要扩展大明的生存空间,不仅要恢复北方的疆域,也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掠夺全世界的资源,实现大明朝真正的复兴。

在巡视完太平铁矿区之后,朱由检这才乘船返回南京,此时在南京驻守的陈子龙的第二军已经开始苏杭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