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4章 实验田

第364章 实验田

第364章实验田

金秋十月,东北绝大多数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跟关内天灾**比起来,今年的东北又是一个民生安泰的丰收年。

眼下已经到了开镰的时候, 许多农户已经挽起了袖子,弯腰挥动镰刀在田间劳作起来。稻田边的小道旁,不时可以看到农户放置陶制的茶壶, 条件好的已经开始换了钢质带着长长弯嘴的茶壶。

此时过探先的实验田前面早已经围了上千人。 大部分是政府组织的一些村镇的村张, 乡绅。 还有一部分是闻讯自愿赶过来的一些有田产较多的佃户。 另外的便是各报社的一些记者, 或者纯属慕名而来看热闹的了。

“啧啧, 老汉在田地里打滚了一辈子, 还从来没有见到过长势这般好的稻谷啊。”一个村庄里面被公推出种田技术最好的 老头子 看着田地里稻穗上沉甸甸的谷子, 忍不住惊叹起来。

“ 是啊, 看情形, 亩前量只怕是有五百多斤吧。” 旁边的人大多带着同样的感慨。

“要是每家每户一半田地都能有这样的产量, 以后也不用总指着靠天吃饭喽。 ”

“ 会的,这次政府把我们这些人组织起来观模,不就是为了推广到每个乡村吗, 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还真是件天大的恩德。”

这些人正议论着的时候, 吭哧吭哧的柴油机动的声音远远的传了过来。

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的一辆怪模怪样的履带式机器, 在众人吃惊的目光中开进了稻田里。 然后用惊人的度收割着地里的稻谷。 联合收割机上, 直接被收割, 脱粒的稻谷被人工装进了蛇皮带。 十几分钟过去, 大概一亩多的面积就被收割完了。 看得这些老农直抽冷气。 这是什么样的度, 如果靠人工, 就是极个别手快的,一天起早贪黑也不会过2亩地。 而且收割完后,还要把传统的打谷机抬到田地里, 人工打谷, 通常是两个大人打谷,后面还要两个小孩子不停的递耙。 如此一来耗费的人工,时间就惊人了。

而眼前的联合收割机,不仅直接将稻谷收割, 而且还脱粒。 中间的效率何止高了数十倍。

噗, 噗…. 吐着烟雾的照相机将这一幕幕很好的记录了下来。

实验田有好几块,此时叶重与王永江一行人走在另外一块实验田边 两三米宽的小道上。

“黄老年事已高,还在东南亚与东北之间来回奔波, 实在让人过意不去啊。” 叶重道。

“这是民国农业历史性的一刻。 老头子怎么能不来。” 东南亚华人巨富黄仲涵看到那在田间劳作的机器忍不住道,“不仅产量陡增, 也是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始。 ”

“再说, 这次中央向荷兰交涉之后, 荷兰方面已经取消了南洋华侨的多余部分的战税,我们这些人自然要过来当面感谢一下兴帅。 只此一例, 便让南洋华人少损失了上亿美元, 兴帅如此维护海外华人,实乃华人之幸。 ” 李清泉郑重其是地道。

“政府不能保障国人的利益还叫什么政府, 职责所在罢了。”叶重摆手道。

“这些联合收割机是东北自己造的?” 黄仲涵旁边的一个年轻女子,长得并不漂亮, 不过却是打扮得一身珠光宝气,这便是黄仲涵的独女黄惠兰了。 黄仲涵的另外一边扶着的是他的女婿顾维钧。

“出自于东北官办的农用机械厂, 目前月产19台中小型联合收割机。” 叶重笑着回答道。

“这是小女, 这是女婿顾维钧。以后产业也会逐渐转到东北来,交给后辈云打理, 叶落总是要归根的,老朽老来无子,现在也是半截图快入土的人了,还望兴帅闲瑕时分顾拂一二哦。 ” 黄仲涵道。

对于黄仲涵的心思,叶重也多少清楚几分,顾维钧的官瘾有点大,黄仲涵只有一个独女,对这个女婿自然上心, 这趟来东北除了投资之外, 也是想把顾维钧介绍给叶重。 顾维钧也是个有才能,并且有气节的人,官瘾说明有向上的心思,对此叶重并不太在意。

“黄老放心, 只要是正当营业, 东北这块地方没人敢打歪主意的。 至于少川,在外交部做得很不错,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都处理得有理有节。 ”

“ 今年三千多亩实验田, 有2ooo亩种植的水稻, 1214亩种植的小麦。 稻谷试一起实验了31个稻种。 有洋尖,红谷, 毛草尖,黄谷稻, 乌白,齐头黄, 以及从意大利,美国,法国引进的多个稻种。 同等施肥下, 其中以从美国引进的编号2o1号,2o3号产量为最。 晒干之后分别达到了亩产521斤 和513斤。”

“其它品种呢?”

“最低的口种施过化肥后,亩产392斤, 比起原来的23o多斤增产了也将近七成。” 过探先道。

“小麦由原来的亩产17o多斤 经过选种,施肥, 产量也已经提高到了295斤多。”

“好啊, 用不了几年,东北的粮食产量就要翻倍了。”叶重伸了记懒腰。“ 岷源兄, 现在化肥和种子算是弄出来了,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推广到东北全境, 以及西北,还有新的占领区, 就全靠你了。”

王永江笑道,“ 这次组织了这么多乡村代表,还有请过来的记者, 卑职还没开口,各省区的省长民政长电报早就打到民政署, 要求农业署优先提供大量的优良种子和化肥。”

“要种子要化肥可以,不过都得出钱买, 总体上保持少量的利润就差不多了。”叶重道。 “另外这些联合收割机的产量要尽快扩大起来。 东北也算地广人稀, 民众条件比起关内也要好,有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 兴帅,探矿队在外蒙有了新的现,这是刚送过来的电报。” 傅大野拿着张纸一路小跑过来道。

叶重拿过纸一看, 这几年治下现的矿藏越来越多, 大多时候都很淡定的叶重忍不住脸上闪过一丝惊容。 “ 岷源兄,这下财了。”

“ 什么矿?” 王永江有些好奇地道。

“是个铜矿, 据保守估计,至少有7万万吨的优质铜, 另外还有几十处储量加起来2ooo吨以上的金矿。”

“哦? 这么大的储量!” 王永江面现惊容。

“以李筱波的个性,事情没有确认完毕前,是不会拿给我看的, **不离十了。” 叶重将电报递回给了赵常顺,“有这么大一个矿藏,就是再跟苏联在外蒙打几次, 我也认了。 岷源兄,看来你这里又有得忙了。 尽快将外蒙的铜矿开起来吧。在南戈壁省汗博格达县境内的奥云陶拉盖地区, 从包头那边搭条铁路过去不过百把公里。 真要是把这个矿开起来, 不仅可以满足东北工业所需, 东北军几乎拥有打不完的子弹。”

“ 包头那边的钢铁厂就有生产钢轨,搭起铁路确实方便,卑职回去以后就安排下去。” 王永江点头道。

“黄仲涵那些华人这这段时间在东北役入了多少资金?”叶重忽然想到这件事。

“ 来东北的主要是黄仲涵, 李清泉那些人的子女辈了, 从去年奉日战争之后, 以南洋的华人为主, 北美那边的华人没他们有钱。” 王永江笑道,“ 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 还有热察,察哈尔这几个势力最为牢固的区域。 已经建成, 或者在建的工厂合计达到164家。大多是制糖, 面粉, 玻璃,纺织,制鞋,还有煤矿开。暂时还没有涉及到机械制造和化工领域。 另外倒是开设了一家中兴银行, 总股本1ooo万元, 已经在奉天,吉林,长春等地设了分行。 ” 王永江道,“合计资金达到了1.76亿美远左右。”

“南洋那边本来就经济落后,工业化不高, 这些华侨暂时对机械方面并不熟,等以后在东北呆久了, 也会转入利润,技术性更高的行业。” 叶重道。“说起来中兴银行, 我还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呢。”

“嗯, 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王永江点头道。对于叶重的后一句话直接无视了。

“我们对老毛子下了那么多功夫, 前前后后加起来的投资还没过1亿东北钞。 反观华侨, 你把实业兴国的牌子一挂, 短短的两年内投资就达到了这样的规模。” 叶重笑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当真是一点都不假。”

“这中间的差别自然是比不了的, 估计再过上几年,这些白俄才能完全安下心来。”

“今年西北那边的财政状况怎么样?” 叶重问道。

“西北的局势已经稳定, 经济也开始回暖,不过总体上讲还是落后了些。 不算救灾的钱, 陕西那边6续都投下去了七八百万。 陕西占领得早, 投入大, 又开了几个大矿, 今年的收入要高一点, 大概19oo万左右。加上甘肃,青海, 新疆有个4ooo万出头的样子。 由于军费都有东北这边统一放, 除掉32o多万的政务费, 上交中央6oo多万, 教育投资 327万,其他农林牧渔的投资871万, 实际上盈余188o万元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