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01章 卫生部(2 / 2)


“卫生部最近的工作怎么样?”

“由于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好在东北那边的医疗体系已经展了一些年份。卫生部现在成立了中药研究院和西药研究院。”

“不过西医有着先天性的优势,更容易量产,这几年中药市场被挤占了不少。”

“这也是没办法。不过卫生部要保护好民间各种中药秘方的流失。就算经营不下去,配方也要保存下来。”眼下民国的各种中药堂一般都是前场后院。自产自销,意思是前堂在卖药,后院就是制药的场所,这种家庭作坊的模式严重制约了中药市场化的展。不像西医,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是分开的。各司其职。不过中医能传承数千年,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又确实有着过人之处。远的不说,梁启得了肾病,换了几家医院用西医久治不总癒。还被西医误诊,割掉了一个肾,还是不行。结果还是用中医调养,才慢慢恢复。这件事在整个民国传得都挺开的。

“不过总体上来说。这几年中药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展,大中型的中药厂有朱养心药室、叶种德堂、方回春国药号、张同泰国药号及同春堂、万承志堂、泰山、天德等六七十家,大多精制丸散膏丹达四五百种,自产自销。”

“生产的药口有龙虎丸、行军散、局方紫雪丹、人参再造丸、六神丸,万灵五香膏、阿魏狗皮膏、碧玉膏、白玉膏、鸡眼膏。全鹿丸、羊胆丸、补心丸、苏合香丸、乌鸡白凤丸等等。还有一些有名的如云南白药,现在已经小批量进入了外国市场。”伍连德道。

“嗯,打开外国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配方的保护。不能被洋人给偷学去了。”

伍连德点了点头。

“西医方面的进步要大一些,各地民办商办的医院比较多。目前以自产的药物有要有甘草合剂、硼酸、碘酒、苏打粉、甘油、双氧水、阿托品、吗啡、奴佛卡因、硫酸镁,葡萄糖。磺胺类药物等等。”

“药用器材方面,以前主要是玻璃管、安瓿瓶、投药瓶、乳钵、漏斗、烧具以及医用剪刀、镊、肛门镜、鼻镜,听诊器,医用剪刀、钳、镊及注射器具,以及从德国新引进了x光仪器制造技术。”

“嗯,现在粮食的问题解决了,医疗的展是关键,国家制定的计划里面是2o年的时间内,民国人口增加到8万万以上。卫生部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提升人口无非就是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估计在历史上二战爆炸前,民国人口能提升到六七亿,展个一二十年,这样一个有着完整国防工业的大国,几乎是打不垮的。

“大总统,南洋的华侨代表已经来了。”傅大野走到叶重身边小声道。

“嗯,安排他们到会客室,我马上过去。”叶重点了点头,然后向伍连德交待了几句,便离开了。

黄仲涵这个南洋第一富去年已经过世,陈嘉庚,黄奕住,李清泉等人便成了南洋华侨代表中的领军人物。

“听说几位已经打算重新在福建安家了,我可是没办法上门恭贺各位乔迁之喜啊。。”民国统一后,国内经济展得最快的省份不是像湖北,江苏,浙江广东等有着得天独厚,先天优势的省份,而是福建省。原因自然也就是南洋华侨的杰作了。像黄仲涵,黄奕住,陈喜庚这些人籍贯都是福建的,这个时代的人乡土情节都比较重。民国统一,各省纷纷裁军之后,南洋一些华侨都想着落叶归根,纷纷返回了祖籍。这些人哪个身上不是上千万,几千万的身家。一个人投个两三百万在福建,也能让原本不怎么富裕的福建省经济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还多亏了总统,要不是总统统一民国,对我们这些游荡在海外的人提供便利,施以援手,恐怕老死也要做个孤魂野鬼。”黄奕住感慨地道,南洋一些赚到了身家的人不是不想回来,实在是国内环境太不好,地方官听到是华侨之后,两眼放光。恨不得把别人剥下一层皮来。而后世一些有钱人纷纷移居国外,所谓的民众仇富也是扯蛋,归根到底,大部分原因还是环境不好。不知道哪一天灾难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总统事务繁忙,哪里敢劳烦你亲自登门。能得到口头上的恭贺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李清泉等人略微有点局促,不敢有丝毫逾越。虽然叶重没摆什么架子,不过好歹现在是一国元了,

“都坐,喝茶,上好的碧螺春。”叶重坐了下来,“这次把几位请过来。主要也是因为南洋的事。”

“总统有什么话,仅管吩咐。”陈嘉庚道。

“看来我看这个总统,倒是把关系给弄生分了。”叶重笑了笑,“几位是不是想把南洋的资本尽数撤回到国内?”

黄奕住道。“有不少人都有这个打算,毕竟我们这班人在南洋呆得太久了,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了。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不过以前生意铺得比较开,恐怕就是撤回来,也不是一两年能办得到的事,到目前为止。也就我撤得快一些,其他人变卖不动产。恐怕也要上几年。”

“俗话说得好,富贵了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赞成各位回国来投资,但是希望你们不要扔扔掉了在南洋辛苦几十年挣下来的基业,哪怕是请国内的人在南洋那边帮忙打理也好。”叶重道。

“总统的意思是?”陈嘉庚此时还有些吃不准叶重的想法。

“南洋是块宝地,物资丰富。有石油,也有橡胶,盛产粮食,这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叶重道,“现在华侨在南洋一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经济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既然占有了那边的市场,就要牢牢地握在手里,你们每从南洋赚回来一分钱,国家就增添了一分的实力。”

“国家的实力增强了,当地华人华侨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这中间是相辅相承的。荷兰,法国,英国在南洋,东南亚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也是在南洋攫取利益,然后增强国家实力。你们这么全部一撤回来,到时候留下的空白市场就被那些列强不废吹灰之力地占据了。列强得到的利益越多,在当地的势力就越牢固,以前列强就是这样,不断延伸自己的势力,最后又将手伸到民国身上来,才造成了庚子之祸,民**阀割据的局面。”

“兴帅的意思是让我们与当地洋人去竞争,排挤洋人的势力,争夺市场,控制当地经济,然后用南洋的资源充实国力?”陈嘉庚道。

“不错,正是这样。现在民国已经统一了,有能力作为海外华人的后盾,遭受不公平待遇,以及安全上的威胁之后,国家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华人的利益。”叶重点头道。

“好,好,说实在的,真要是把那边的基业都丢掉,我们这些人还有些舍不得呢。”这些人虽然对家乡有着格外的眷恋,但南洋也是他们奋斗过十几二十年的地方。要说没有一点感慨,也是不可能的。

这些华侨是南洋蔗糖,木材,橡胶等诸多行业的领头羊,自从成立中兴银行之后,在南洋的金融业的地位也日益突显,说起来叶重在中兴银行里面还有着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民国每年都有一些地方爆灾乱,还可以适度加大对南洋人力的输入。”

“我们知道了,一定不负总统所托。”几个华侨面容严肃地道,看来还真把这事当成一件大事了。此时叶重也只不过是感到南洋华侨资本尽数撤回国内有些不妥,借着这个机会在南洋布一玫闲棋。在南洋牵涉到的华人利益越多,日后插手南洋局势也有着更充足的理由。

而且华人在南洋还是混得很不错的,要不是历史上的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太弱,华人甚至能控制南洋的经济命脉,获得当地政权,成立一个华人国度,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分离出去的华人**,自立门户了,但渊源是割不断的,总比当地的土著执掌政权要更好。就像后世遇到钓鱼岛纠纷,虽然以前闹着要**,但终究不会站到对立面去。

不过叶重没有想到的是,南洋的华人们比起想象中的还要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