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百六十、张良计(1 / 2)

二百六十、张良计

更新时间:2012-09-20

“不——”宁王豁然站起,断然拒绝了恭顺帝。

恭顺帝心内一怔,为了与宁王达成合作,他不仅放下了身段,低声下气不说,而且将要求将到了最低点,只求皇宫内的安宁与奢侈。

难道宁王这点权利也不肯放过,还是他想自己当皇帝?

“不行,这个黑脸必须由本王来扮!”宁王坚决道。

恭顺帝听言,心内惊讶,看着宁王严肃的表情,想要说什么,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声音。

“为什么?”恭顺帝本能地想到了这个问题,然而却迷茫,宁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原因有三。本王自来与李彦不合,朝野皆知,若是突然帮着他说话,都会猜测,本王不过阳奉阴违,是个虚伪的伪君子。而皇上一直对李彦颇为看重,突然颠倒,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有问题,此其一!”

恭顺帝点了点头,暗道:不错!事有反常必有妖,这个道理他都明白,朝中的那些老浆糊自是不用说的。

“其二,本王纵然功高盖世,嚣张喧哗,终究是一个大明臣子,而皇上才是大明的未来,这是不可能改变的,本王也不容许改变。”宁王说着,叹一口气,语调转软,道,“本王知道皇上一直忌惮,甚至憎恨本王跋扈,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对任何异己分子,包括皇上,都肆意排挤。是不是?”

恭顺帝没料到宁王有此一问,正要准备回答,然而宁王却向他招招手,示意他安然坐下。

“皇上不必骗我!”宁王惨然一笑,道:“历朝历代都有权臣,霍去病、张居正、严嵩、和珅等,有真心为国的,也有为一己之私的。即便没有权臣,便有外戚内宠专政。纵观历朝历代,越是年纪小的皇帝,越是容易被人利用,走上邪路,不然就会过早夭折。皇上请想,若是当年的康熙皇帝没有孝庄的严厉掌控,会有后来的千古一帝?”

恭顺帝默然地低下头去,静静地思考着宁王的话,想起先前的一些做作与行为,不是觉得可笑,便是觉得浅薄,心中甚是惭愧。

不过心内并不赞同宁王的话,人是需要在实践的磨练中才能成长的,没有一次次错误的经历与失败的考验,怎能完善一个人的性格与气度。性格决定命运,气度改变格局。恭顺帝并不希望成为温室内的花朵,纵然知道宁王这是好意。

宁王却不知道恭顺帝心内的想法,见他如此认真思考,颇为安慰,微笑地点点头,继续道:“因此,本王之意,这个权臣与其让李彦来做,还不如本王自己做。一来可以名正言顺地招揽权力,二来可以消除其他党羽,一旦皇上年长,时机成熟,本王交接过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恭顺帝心内暗笑,“皇上年长,时机成熟”,宁王这两句话说得真是妙极。

什么才叫皇上年长?康熙传位的时候,雍正已经四十多岁了。若是按照这个标准,那恭顺帝不是还要做二十多年的傀儡?

什么才叫时机成熟?若是宁王一直没有消除朝中其他势力,便一直不下台,恭顺帝又要等到猴年马月?

不过见宁王“感情真挚”的表演,恭顺帝也不能不捧场,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感叹”道:“父亲良苦用心,皇儿一直错怪了,惭愧,惭愧!”顺便挤出两滴眼泪,再次叹息!

宁王也是受到感染,泪水湿了眼眶,道:“这也不能怪皇上,本王刻意隐瞒,便是害怕皇上城府不够,露出了马脚。而只有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信以为真了,才会以为有机可乘而跳出来。”

恭顺帝忙道:“父亲做得极是!”

宁王点点头,安慰恭顺帝坐下,这才接着刚才的话题,道:“其实,这也是本王所要说的第三个原因。不能让外人看出来本王与皇上达成了默契,否则不仅一切都将前功尽弃,而且容易被人利用,而将计就计!”

恭顺帝再次站了起来,赞叹道:“妙极!到底是父亲老到。皇儿考虑不周,差点误了大事!”

宁王被恭顺帝说得心花怒放,不过还算理智,虽然洋洋自得,言语上还是谦虚得很。

…………………………………

江彬自从永州到京城,刚准备大放光芒时,便被李彦一瓢冷水浇得透心凉。

且十六王爷的案子,前后可以查的都查了许多遍,金同也尽心尽力了,而江彬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派人介入了其中,不过结果却让他苦笑不得。因为金同最后给出的答案是:十六王爷是自杀的。

自杀?开什么玩笑。江彬自然不信,但自己人也查不出个名目来,也只得依了金同,就此上报了。宁王、李彦与恭顺帝都表现得很淡然,似乎都早已知道了这个结果。其他官员也只是适当地叹息了一番,此事便如此不了了之了。

自从这件事之后,发现不仅是李彦,就是宁王与恭顺帝,一面想拉拢他,另一方面又全神戒备,毕竟他是外来的,究竟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还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李彦,能够堂而皇之地站在朝堂之上,撑起一片青天,他很知足。对于宁王,能够肆意揽权,独霸朝政,不论其他,至少在京城之内,他说一不二。虽然算不上知足,但也常乐。而对于恭顺帝,猜疑心种,面前已是有两条狼了,他不知道找来江彬,会不会又成为一只老虎,他暂时还不觉得有驾驭这帮老狐狸的能力。

正是基于种种猜忌,原本炙手可热、风风光光的江彬,没多久,便被人冷落了。

如此,江彬却乐得自在,每天种种菜,浇浇花,也十分逍遥,甚至有点乐不思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