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节(2 / 2)


  这事儿如果四嫂不管,额娘是没精力管的,唯一能管的也就是温宪了,四哥信任亲妹妹更甚于亲闺女,谁让底下的皇子年岁还不大,就已经有人心浮气躁了。

  温宪是个敢想敢干的性子,几乎是连夜写了折子,在给十四弟看过之后,就呈上去了。

  佟家弃车保帅,被放弃的是舜安颜,被报上去的是隆科多。

  舜安颜先是被自家人盖棺定论了品行不端,之后又被公主送了一纸休书,搞得是沸沸扬扬,这事儿过于稀奇,朝廷也没有下封口令,甚至有意宣传。

  旁的地方风评如何,舜安颜也不知道,但是在京城这地界,他实在是有几分待不下去了,以往与他相交的那些友人,要么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要么见了面说些安慰的话,要么就是暗戳戳同情的眼神,每一个人看他,眼睛里都不怀好意。

  而且居然连说书的都把这事儿当做稀罕事儿来说,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京城百姓人人都知道他与温宪公主的事儿,即便不指名道姓,这些人也照样可以对号入座,进而在私底下诋毁他。

  本来,在祖父他们决定做这事儿的时候,他就有想过自己的下场,只是没想到现实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本来他还想着等这事儿风声一过,他虽然不能再继续做官了,可靠着家里头照样是吃喝不愁,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谁知道温宪简直跟受了刺激一样,休书说写就写,写完还不消停,又建起了什么育婴院,寻常女子出家门都没有温宪出城门那么频繁。

  将近三十年也在京城都没什么名气的人,如今老少皆知,连带着他,也成了京城人人谈论的对象,连门都出不了。

  第71章 二更

  雍正元年的新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先帝三年孝期未过,在所有的知情人看来,先帝尽管在皇帝当中已经算是长寿的了,但这死法,实在憋屈窝囊了些。

  四爷也不打算铺张浪费,无论是宫宴,还是家宴,不出差错即可,就连赐给臣下的礼物,那也是沿袭了先帝当年的传统,赐福。

  以往先帝对哪个儿子倚重,就会让哪个儿子过来帮忙写福字,四爷不比他阿玛,没那么多儿子,只兄弟比较多。

  除弘晖和温宪外,被他抓过来写福字的都是兄弟,三哥、五弟、七弟、十弟、十二弟、十四弟、十五弟,除了在庄子上圈禁的二哥,还有去江南秘密查访的老九和十三,但凡字儿练的还行的兄弟,都让他抓了壮丁。

  弘晖是他的嫡长子,虽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是待遇上跟太子也差不多了,而且在他心里,弘晖就是太子。

  温宪今年动作频频,作为女子,能有这样的气魄和胆识,实在不应该被关在公主府里头,而且光论字体,温宪就已经强过了大多数的兄弟。

  这般女子,确实不是舜安颜能配得上的。

  今年写‘福’字,他特意把温宪也叫来了,这应当是有这个传统以来,第一次由女子来写‘福’字,不过凡事都有第一次,温宪今年所做的事儿,不比这世上绝大多数的男子差,不比其他的郡王贝勒差,够格来写这个‘福’字。

  胤祯今年也破了个例,那就是特许见了皇帝可以不行跪拜之礼。

  也就是说今年过年他只要叩拜祖宗,叩拜太皇太后和额娘就行了,不必叩拜皇兄。

  这基本上就相当于免了他一半的叩拜之礼,谁让他是男子呢,过年期间,见太皇太后和额娘的时候还是少,叩拜祖宗也是有数的几个时候,唯独皇上,那是每日都要见好几次的。

  胤祯这还是头一年膝盖没有磕青,而且叩拜祖宗的时候,身下的蒲团都是热的,这些都是皇阿玛还在的时候,根本就享受不到的待遇。

  大概是读了书的缘故,弘易现在跟小时候的弘晖是越来越像了,都爱装成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礼仪规矩比他这个当阿玛的都全,五岁大的人,一点儿都不带怯场的,无论是宫宴,还是家宴,那叫一个自在,偏偏礼仪规矩又一点都不错。

  后面这一点不像弘晖,都有些像他记忆中的二哥。

  二哥今年也有来参加家宴,跟胤祯一样有一项特权,可以见君不跪。

  二哥今年不是自己来的,还带来了自己的福晋和嫡出的女儿宁楚格。

  二嫂就只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先前二哥还是太子的时候,侧福晋所出的弘晳时常办在皇阿玛左右,虽无皇太孙之名,但在太子一dang的人看来已经是皇太孙了,二嫂虽有贤名,但有时候也压不住侧福晋。

  两口子原本可以不进宫的,这是皇上额外的恩宠,但对这夫妻俩来说,这场面并不让人舒服,之所以会进宫,是为了女儿。

  宁楚格是废太子排行第三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

  若先帝还活着,若废太子还是太子,那肯定是希望宁楚格能够嫁在京城,就像温宪一样。

  但眼下这个局面,倒还不如去抚蒙,自从十三和十四弄了那么一出之后,抚蒙的格格们就比之前好过多了,有的在草原上甚至比京城里的格格都要快活。

  所以这两口子之所以答应进宫过年,就是想送女儿去抚蒙的,想让皇上帮着挑个好人家,挑一个少年才俊,而不是嫁去弱小或关系复杂的部族,也不是送去给人家做继室。

  自从四爷登基,这还是二哥头一次开口跟他提要求,之前皇阿玛还在的时候,已经计划着送二哥出海了,但是到了他这里,最近这几年,在局势没有彻底安稳下来之前,二哥只能在大清呆着,而且只能是一直被圈禁着。

  兄弟二人也是打小的交情了,虽说后来渐行渐远,但是四爷最初读书、上朝的时候,接触最多、学习最多的人就是二哥了。

  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他不会不答应,不光要答应,他也打算为这个侄女儿筹谋一番。

  “让宁楚格住到公主所来,享有嫡公主的待遇,暂且不提抚蒙的事儿,让孩子好好想想,若是她愿意的话,也可以去找温宪这个当姑姑的,这是年前温宪呈上来的折子,二哥好好看看。”

  如果是弘晳,现在并不适合放出来办差事,但如果是宁楚格就不一样了,一则是因为女儿家的身份,二则这才是二哥嫡出的孩子。

  四爷拿出来的折子,正是那一份有关于慈善的折子,十四出的主意,他亲自批准的,事情虽然还没开始办,但温宪已经在做规划了,为此还特意询问了户部和吏部的尚书!书。

  二哥跟二嫂担心宁楚格,主要还是怕身份连累了女儿,但如果宁楚格自己能够在京城立足,将来嫁给哪个人也就不重要了。

  废太子和废太子妃,都不是寻常人,都接触过政事,包括废太子妃,那可是康熙千挑万选给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定下来的,按照康熙那时候的想法,压根就是按照未来皇后的标准去选的太子妃。

  所以这两个人一看折子就明白,温宪是在做一件怎样的大事情。

  “皇上大恩,给宁楚格找了一条罪妾想都不敢想的路子,您放心,宁楚格去了温宪公主那里绝对不会给添乱的……”

  曾经端庄大方的废太子妃,眼泪都已经涌出来了,头磕在地上砰砰作响。

  己身荣辱全都系在一人身上,无论自己做得如何,都不过是白费功夫,这滋味儿她几十年来可尝够了,但凡有一丝的可能,她都不想女儿跟她一样。

  废太子还能说什么,看着已经不顾仪态的福晋,心里边儿除了酸涩更多的还是愧疚。

  这不光是他给二哥的补偿,也是想要安抚曾经的废太子一派,善待提拨宁楚格,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尽管废太子也能想明白这其中的种种缘由,但此事也让他颇为动容,把福晋扶起来后,自己却是抱拳对着老四行了一礼。

  他当初举荐太子的时候,选择投老四一票,只是觉得老四合适,没想过还有今日,若换做旁人在老四的位置上,就算有这么大的心胸,也基本上不可能允许女子出面来办这么大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