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2节(1 / 2)





  如果换作是上辈子只有二十四岁的胤祯,可能还没有这么气愤,因为那时候他经历的事情少,很难对皇阿玛和八哥做的这些事情有具体的估量。

  但是现在,他知道这两个人的做法,对朝廷有多大的损失,对于民间的百姓又有着多大的损失,想要好的名声,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但花银子,尤其是花国库的银子来买名声,绝对不能算是什么好方法。

  四哥和弘晖也没花国库的银子收买人心,不是照样名声也挺好的,杀贪官,可以大快人心,修路修桥,那也是能让民心所向的事情,真正在做事情的人,总会有人看到的。

  这样的一封奏折递上去,压根就没有拿到大朝会上去讨论,胤祯直接被叫去了乾清宫。

  五十九岁的皇阿玛,看起来很是疲惫的样子,胤祯一边觉得老爷子很多做法不对,一边也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太对,从为人子的角度来看,他如今可算不上是什么孝子。

  “五年前的时候,你还为了老八与朕争执,刀!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还敢梗着脖子为老八据理力争,朕可是印象深刻,甚至到了现在,朕都记得你当初说过的话。”

  康熙许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奏折摊开来放在面前,五年前怕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十四会上这么一道折子,几乎是要把老八钉死在耻辱柱上。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一鸣惊人。

  “你当初说,老八没有什么私心,是个贤王,而且还能力超群,不应当被打压。话里话外,都觉得朕是因为老八有能力、有威胁,所以才会打压老八。怎么着,现在想明白了?”

  当年是他让老四和老八收缴户部欠银的,老四倒是听话,为了收缴户部欠银,把自个的名声弄成了一团黑。

  老八就过于奸猾了,给那么多官员开口子,拿着国库的银子给自己收买人心,而且是踩在他和老四身上,去刷名声。

  胤祯本来还以为皇阿玛有可能兴师问罪的,现在看来,皇阿玛压根就没觉得被影射到,当下心里边儿是长长的松了口气。

  写的时候义愤填膺,写完之后,也还是有点害怕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他可以跟十三哥一样,被皇阿玛闲嫌弃,但是在此之前,总得要拉些垫背的才行。

  “回皇阿玛的话,当年是儿臣识人不清,如今想来,八哥并配不上‘贤’字,如果可以的话,儿臣宁可当年没有替八哥说过话,眼下儿臣愿意戴罪立功。”

  “怎么个戴罪立功法?”

  康熙就像是在逗小孩子,胤祯在他眼里确实是小孩子,五年前仗义执言,这事儿办的就很没脑子,五年后直接给他上了这么一道折子,又说要戴罪立功,也挺幼稚的。

  眼下这个时候,他不会去动老八的,若是动了老八,太子之位,能争的人就只剩下老四和十四了,若十四能扶得起来也就罢了,可看眼前这个情况,!这孩子大概是真没这份野心。

  为了朝堂上的平稳,他都不会去动老八的,所以十四别想着,他会为了曾经的事儿去处罚老八。

  胤祯还没有异想天开到这种程度,“追缴户部欠银一事,中道崩殂,此责任大都在于八哥,儿臣想要重新接过这件差事,向借了银子还没有还清的大臣们讨债,还望皇阿玛成全。”

  讨债这种事儿,他手熟的很,拉仇恨值的事,他也特别熟练,反正这一次的仇恨值,不光会被算在他身上,还会也被算在八哥身上。

  这些大臣们的底,他上辈子就已经摸过了,哪些是贪官,哪些是庸官,哪些手里头黑,哪些攫取的不义之财多,甚至哪些人做过违法之事,他心里边大致上都有个数,若是有遗忘的,还可以去问一问四哥。

  就从这些人身上先下手,能讨回来多少银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仇恨值一定要拉够,让这些人丢足颜面,甚至查出违法的证据来,直接交到御史台去,连官帽甚至性命也保不住。

  如此,除了八哥外,就还能再多些给他当垫背的人了,既然都已经决定要‘玩完’了,那倒不如多带些人,波及范围越广,他就越有成就感。

  胤祯都能想明白的事儿,康熙就更能想的明白了,如此才会纠结,他既想着让十四把银子追讨回来,但同时又不想让老八连一争之力都没有,朝堂上是绝对不允许一方独大的。

  如今这样就刚刚好,老八在朝堂上虽然有势力,但跟五年前远不能相比,还有老四在外边牵制着,就算是一副富贵闲人的模样,但是老四在那儿,老八就不会轻举妄动。

  第105章

  康熙有生之年是真的不想再立太子了,所以才会尽力维持朝堂上的平衡,不让一家独大。

  已经准备豁出去的胤祯,都没想到老爷子会不答应这事儿,明明国库的银子已经所剩不多了,追缴欠银一事应当是迫在眉睫才对。

  可老爷子居然没答应,当然也没把话说死,只说让他等消息。

  等就等呗,胤祯的这一道折子就没打算瞒着众人,所以他上的也不是密折,而是按照正常流程递交上去的,在皇阿玛之前,已经有很多官员看到过了。

  至于他在乾清宫的言论,倒是还没有被外传出来,应该是皇阿玛有嘱咐底下人。

  之前是胤祯怒气冲冲的跑到酒楼去堵八哥,如今被堵的人变成了他,也不是在旁的地儿,就在乾清门的偏殿。

  原本大家伙是在这儿,等待大朝会开始的,座位就那么几个,地位高些的还有的坐,地位不高的就只能站在一边等了。

  胤祯虽然年纪不大,爵位也不过是区区的一个贝子,但作为皇上的儿子,这个特权还是有的。

  只不过他这边刚刚坐下,那边九哥就走过来了,怒气冲冲,还没张口,拳头就已经过来了。

  得亏胤祯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拳脚功夫从未放下过,上辈子那也是从少年时一直练到晚年,身体素质和经验二者都不缺,才能险险的避过九哥的拳头。

  今时的确不同往日了,上辈子九哥什么时候为了八哥冲着他动过手呀。

  “九哥今儿火气怎么这么大,乾清门就敢动手,我跟九哥可素来都没什么恩怨,九哥同八哥是兄弟,难道你我就不是兄弟了,弘时、弘明和弘春就不是九哥的侄子了吗,八哥做了那么过分的事情,难道还不许我这个当弟弟的说了,九哥未免偏心太过了些。”

  胤祯什么都不怕,他又没做什么亏心事儿,无论是上交的那一道折子,还是在乾清宫里跟皇阿玛的对话,大可以公之于众,他坦坦荡荡没什么好隐瞒的。

  就怕有些人,不得不藏着掖着。

  九爷还想动手,但已经被十爷拉住了,被气的几乎要跳脚,不照常理出牌的十四,简直都没法猜测下一步要做什么,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也用得出来。

  “都是误会,九哥太冲动了,十四弟也是嘴上没个把门的,平白无故让旁人看了笑话去,都先消消气,咱们兄弟有什么事儿,等散了朝以后再说。”

  十爷拽着自家九哥,心里边实在是苦。

  以往八哥遇到了什么事儿,都是九哥冲在前头,当年皇阿玛斥责八哥的时候,十四弟仗义执言不假,但最初是九哥去找了十四弟,商量好了要一块为大哥讲话的,只不过当时九哥的言辞没有十四弟那么激烈。

  如今这两个最护着八哥的人,却是相互起了矛盾。

  再想想昨日八哥说的那些话,虽然不是句句都有深意,但确实把矛头指向了十四弟。

  事后他想了很久,真心觉得八哥是有意蹿腾着九哥来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