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36节(1 / 2)





  沈元景点了点头。

  燕明荞对这动静充耳不闻,有句话叫做莫管旁的事,书目她告诉了,那是因为姑母,而非沈元景这个人。

  他爱如何便如何,不管学成什么样,都是他自己的事。

  有时燕明荞会想,他就算告诉祖母他们自己聪明又如何呢,祖母只会为他高兴,但有时候,她又想,倘若她没来正院,母亲对她不像如今这般,她会越过二姐姐,表现自己的聪慧吗,估计也不会。

  所以燕明荞也没办法说沈元景做的就是不对。

  后头的抚琴、书画课是燕明荞自己上的,只有最后一节算术课沈元景来了。

  先生觉得,再教两个月,学了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后,这门课就能停了。

  说起来他还挺喜欢这两个学生的,燕明荞一教就会,而沈元景虽笨,但胜在听话不捣蛋。

  也不知到时候用不用再教沈元景。

  其实就算不单独教沈元景,他也得来,府里还有几位小公子,郑小娘的儿子四公子今年三岁,还有个五公子两岁了,三岁的那个开春该启蒙了,也要学这些。

  虞小娘的六公子也是两岁,估计明年和五公子、六姑娘一块启蒙。

  这几个孩子还太小,也不知能不能养大,沈氏管得很少,养成什么样全看自己的小娘如何教养。

  沈氏有时觉得,子女会像母亲多些,毕竟燕国公是只管生不管养,还求一个多子多福,越是孩子多越觉得燕国公府人气高,自己也能比别人(府里孩子少的)挺直腰杆。

  所以说,孩子们多是像教养自己的人。

  燕明月就很像孟小娘,不管是对正院的敌意还是若有若无的小算计。

  沈氏有时会想,孟小娘这样的人过得再好只是入府给人做妾室,那燕明月一个庶女,以后又能有什么出息呢。

  所以,对锦华苑,沈氏一向懒得管。

  但懒得管不代表不会管,这回沈氏打算使劲压压锦华苑的气焰。

  马上就开春了,府里做春衣,每人两身外加两匹料子,给锦华苑的肯定都是别人挑剩下的,颜色土气,料子也不算时兴。

  反正锦华苑的禁足不出门,春衣也不用太着急做,这些事下面的人就会办好,根本不用沈氏吩咐。

  开春赏花宴各种宴席,沈氏也不会带燕明月出门,这估计是孟小娘最在乎的事。

  一年就春日里最适合出门游玩,结果要禁足三个月。

  大约是好事都赶到一块儿了,上午的时候,沈氏收到了定远侯夫人送来的帖子,说是下月月初,一块儿去城郊踏春。

  下个月是二月,正赶上惊蛰时分,天也暖和了,初二那日是龙抬头,可以去庄子走走转转,肯定别有一番滋味。

  越朝人有踏春的习俗,世家还回采春,摘些野花野草什么的,全当个乐子。

  沈氏明白,这大概是满意燕明玉的意思,到时候一块儿去城郊,沈氏也看看定远侯夫人为人处世如何。

  嫁人嫁人,可不单单嫁的是那个人,进府之后要操持大大小小的事,可不能找个厉害的婆婆。

  沈氏兀自高兴着,晚上还让小厨房做了一桌好菜,让两个女儿过来吃饭。

  燕明玉万万没想到,上元节见过一次刘熙远之后,竟然还有后续。

  她当时回来说得模棱两可,对沈氏说的是就见了一面,并没有说几句话,妹妹太困了,就早些回来了。

  在沈氏心里,一个还不知道是不是女婿的人,自然比不上贴心的女儿,所以未曾责怪,想着缘分这事强求不得,反正燕明玉还小呢。

  谁知道过了几日,竟然来信了。

  自己的女儿被相中,那代表女儿教养的好,沈氏自然是高兴的。

  但燕明玉不高兴,她对着一桌好菜食不下咽,想开口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难不成直说没看上?

  “母亲……”

  沈氏:“怎么了?”

  燕明荞把嘴里外皮油亮的乳鸽放下,赶在姐姐说话前开口道:“母亲,那个哥哥我见过。”

  沈氏笑着问:“明荞觉得如何,够不够做你的姐夫?”

  燕明荞没说刘熙远好,也没说不好,抿了下唇,选了个折中的,道:“我觉得没有大哥哥好。”

  当然是大哥哥最好,而且他也没有镇北侯看着有气度,两人那日穿了一样的衣服,燕明荞忍不住做比较,刘家的哥哥就像棵小树苗,而镇北侯好像参天大树。

  燕明荞不知道这个比喻恰不恰当,但她是真心觉得,刘家的哥哥还不够好。

  燕明玉松了口气,心说还得是妹妹,拿着燕明轩比,正能说到沈氏心坎儿里。

  燕明荞不过童言,但沈氏在这种时候从不把燕明荞当普通孩子看,普通孩子哪儿会遇事让丫鬟请老夫人过来。

  燕明荞本来就聪慧,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若是她都能看好……

  沈氏道:“哪里不如你大哥哥好?”

  倘若燕明荞说哪里都不如,沈氏大概会觉得这是胡说的。

  燕明荞实话实说,“大哥哥说话更平易近人,没架子,刘家哥哥总是端着,而且,没有大哥哥长得好看,人也瘦弱些,别的我就不太清楚了。对了,那日还来迟了,不过可能是因为路上人太多,他过不来吧。”

  燕明玉咳了一声,“也就多等了一会儿,倒也没什么。”

  沈氏皱了皱眉,长子相貌并不是特别出色,但胜在挺拔高大,不如长子,那得是什么样……怎么头一回见面还迟了呢,知道上元节人多,还不早点出门,怎么让姑娘家等着,单这点就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