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章唯独公孙伯珪不行(1 / 2)





  资历放在这里,被挤掉的“俊杰”,除了闲话有何可说?不说还好,一说就是心存怨怼,妒贤嫉能。

  换个官来,照样不会征辟这种口出怨言的小人,只会打入另册。

  连个履历都刷不了,归根结底,还是才具不足,家世不行。养不教父之过嘛,可不是我徇私。

  仕途老手办事,能把事办成一个圆,没有把柄。能把事办进规则,绵里藏针,谁想翻我办的事,就是在翻规则,那就会被站在规则圈里的所有人反噬。

  这就是栽培,置于羽翼之下,呵护幼苗,而不是把人放在火上烤。

  官宦提携后进是不能自提自家的,是我举你儿子为孝廉,你征辟我儿子为官,咱换着来,别让百姓一眼看穿。

  刘虞若不是真惜才,把小田畴视为弟子,是不可能这么栽培一个没根底的小家伙的。

  他知道田畴机敏,方才城外突闻居庸被围,上谷太守高翔被困,急切间欲使公孙瓒往救,被田畴从旁打断,倒叫他看到了公孙瓒眼角一闪即逝的轻蔑。

  他登时心中就打了个突,不知哪里不妥,可上谷太守高翔,却不能不救。

  高氏望出渤海郡,乃齐国高门,与范阳卢氏同祖,皆北方名门望族。

  幽州渔阳,辽东皆有高氏分支,高翔就出自渤海高氏,闻他入幽州,是遣世交旧友,门生故吏,从洛阳起迎,一路伴驾而来的。

  他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而且,他此次来上谷郡迎公孙瓒,太守高翔就替他去了居庸关,与护乌丸校尉一起,接见乌丸与杂胡诸部酋使,议定军略,分发赏赐。

  结果,被黄巾围了?

  “明公何急?”

  田畴看到了刘虞脸上的忧急之色,却是眨了眨眼,不紧不慢的轻松一笑,“明公又何必急?”,

  “我怎能不急?”

  刘虞没好气的瞪了田畴一眼,知少年天性淡泊,宅心仁厚,对仕途封侯皆无兴趣,无所求自然没什么顾忌,在他面前不拘俗矩惯了,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居庸城关之内,非但高太守,乌丸东胡诸部之使,与幽州突骑将佐同在,万一城关被蛾贼所破,如何得了?”

  “破不了。”

  田畴语气毫不犹豫,斩钉截铁道,“居庸乃天下九塞,太行八陉之一,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隘壁崖,如何可被蛾贼轻陷?”

  “堵口堆柴烧城也不行。”

  刘虞未到过居庸城关,却对此天下形胜之地多有了解,正是因为了解,才发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少州城郡治,都被蛾贼一鼓而下,天下险关多有,就是没有不落的险关。”

  他能不急么,居庸只有一个西出口,此口一被堵,非但上谷太守高翔被闷里面了,一众乌丸与杂胡酋使,突骑胡将,也被堵在关城内了。

  那可是山地,唯一的关口被堵,骑马可突不出来。

  再一堆柴放火,万一关破,诸胡部酋使,突骑将佐被一锅端,幽州非出大乱子不可。

  幽州突骑,起于西汉,突就是冲突军阵之意。

  李广任上谷,右北平太守时,麾下就是幽州突骑。

  武帝时屯兵渔阳的韩安国,随霍去病出塞,远击匈奴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率领的都是幽州突骑。

  可幽州突骑开始马上甲,骑具装,变更为天下闻名的重骑兵,起于刘秀落魄之时入河北募兵,得上谷,渔阳两郡豪族投效,获六千突骑之助。

  刘秀便是以幽州突骑为核心,开始横扫天下,云台二十八将,仅幽州突骑一支部队,就出了六将。

  由于光武爱煞了这支部队,自然想让这支部队的武备越精良越好,骑兵盔甲完了,马呢?也裹上!

  于是,汉地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甲骑具装部队,重骑兵!

  这支幽州突骑部队,从西汉之时,就是汉胡混杂,刘秀起家的六千突骑,三千多就是乌桓突骑。

  光武建元后,这支幽州突骑就成了种子,其后北军五校中的长水两校禁军突骑,黎阳营的营兵突骑,幽州边郡突骑,各属国突骑,皆是从这支幽州突骑衍生而出。

  胡骑与胡将不单边郡,大汉禁军北军五营校尉中的胡骑校尉,长水校尉,统帅的都是匈奴,乌丸,杂胡各部胡骑。

  只不过在汉朝,这叫大汉胡骑,效忠的是大汉天子。

  而在边地,就更是如此了,边郡突骑的核心就是大汉胡骑,归护匈奴,护乌丸校尉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