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扶摇上青云(科举)第17节(2 / 2)


  如今家里人多,住房紧开销大,前头原配娘子留下的大女儿白雪已经十八,不曾许配人家,白五婶便瞄上了顾北安。

  顾北安举人出身,如今是学官,自家雪儿年轻貌美,能干端庄,白五婶觉得,或许能牵上线。

  “雪儿,水烧好了没有?”

  顾北安进了白家院门,迎面就见一着素色衣裳的少女出来,爽朗应声:“烧好了。”

  他就是再迟钝,也明白了白五婶的心思,难怪一向爱财的她刚才不肯收自己的五文钱。

  隔壁书馆里,几个小不点已经洗漱妥当,正躺在院里的竹榻上数星星,等顾北安沐浴回来帮他们上夜课。

  “先生怎么还没回来。”

  “咱们今晚还上课吗?”

  沈长林双手交叠垫在脑后:“再等等,不着急。”

  话音刚落,顾北安推开院门回来了,晦暗的暮色下,脸颊微有几分红,刚才洗完澡白五婶又张罗留下饮茶,他不好拒绝,留下喝了两盏,煮茶泡茶的自然是白雪。

  “先生,你身子不适吗?”

  沈玉寿心思很细,立即搬出一张小椅子搁在一旁:“先生请坐下吹吹风吧。”

  夏夜凉风习习,偶有蛙声低语,顾北安渐渐冷静下来,将刚才那些俗世烦扰抛在脑后:“今夜不讲课,改为考察你们的功课,一个一个来……”

  —

  顾北安没有提柳秀才来清风书馆挖墙脚的事,但不代表他没记在心里。

  相反,他时刻惦记着。

  今年二月,永清县举行了县试,共选出了十名学子参加四月的府试,府试若过了,则可称为童生,柳秀才的文智书馆偶尔会中,不过去年前年皆无考过府试的,永清县因此也被嘲笑学风低迷,民智未开。

  县令大人对这次府试很看重,柳秀才也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手下有好几个学生进步喜人,必能考出好成绩,谁知五月府试放榜,永清县再次被剃了光头,连续三年无一人上榜,沦为本府的笑话。

  顾北安联合孙教谕,适时提出想建立县学之事。

  县学为官办之学府,入学的一般是童生秀才这一级别,但永清县秀才没几个,童生加起来也只有区区二十多个,还在继续考学的不过十五六个,其中三分之一自己开了私塾,三分之一在外求学,剩下三分之一则在柳秀才处。

  县令大人沉吟片刻:“县学就算办起来,也并无足够的生源。”

  “圣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县学初建,生源师资必遇难处,若因此畏缩不前,那么永清县将永远学风不盛,难出人才,何况,县学招生的标准可以放宽,属下以为,可以设甲乙丙丁四个班级,按照学子们的资质年龄综合分班,放宽标准,灵活变通,除秀才童生外,有天资的也可入学。”

  孙教谕颔首表示同意顾北安的想法:“下官和顾训导数次下乡,乡野私塾水平良莠不齐,有不少天资聪慧的孩童因得不到好的启蒙而被埋没,可惜可叹。”

  古时的教育向来走精英路线,被埋没的人才不要太多,这不稀奇,县令大人叹息几声也就过了,愁的是永清县的精英们不给力,这么些年莫说举人,就是秀才童生也凤毛麟角,他不得不向下挖掘人才。

  县令大人思索良久,又问了师爷和幕僚们,三日后终于拍板发话:“我们永清县的县学,要办起来!”

  办县学,头一桩事就是拨款,每一县都有类似教学经费的银子,但因永清县没有县学,这笔银子便被挪作他用,如今又被县令大人挪了回来,先拨二百两给孙教谕顾北安。

  有了银子,一切事情都好办。

  孙教训的夫人极会理财,人脉颇广,在她的帮助下,很快便租到了一间比如今宽数倍的院子,可以容纳几十人吃住学习,顾北安又雇佣了一个门房老头看门,一个婆子烧火做饭打扫庭院,加上一些简单的家具床铺,至此经费还剩一百多两。

  县学是官学,本该学费全免,还有补贴才是,但因沈长林等人是白身,因此只减免了学费,伙食费仍旧要交一半。

  但就算是这样,家里的开销也节约了二百文,钱氏知道后笑的合不拢嘴,直夸自家两个孙儿是聪明的,就算读书,也比别人省钱些。

  没指名道姓,周氏也能听出来说的是谁,气得牙根痒痒,但又不好说什么。

  —

  六月中旬新院子收拾妥当,沈长林等五个小学子搬迁到了更宽敞亮堂的新地方去,白五婶到底失去了挣外快的机会,很是不舍,倚靠着院门看着衙差过来帮忙运东西。

  白雪正在屋里裁剪衣裳,白五婶看她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不禁有些着急,疾步匆匆的走来:“顾大人以后也不住这儿了,雪儿,你不出来送送?”

  “他是外男,女儿待字闺中,哪里有闺阁女眼巴巴去送外男的道理。”

  白五婶一时语塞,旋即揪了揪小丫头的辫子:“你个鬼丫头,伶牙俐齿的,道理是那么个道理,那我索性将话与你挑明了,这个顾大人,人品好家世清白,还有功名在身,模样也生的好俊俏,我看着不错,能嫁了这样的男子,余生定可顺风顺水。”

  “不过顾大人害羞的紧,这时候雪儿你便得主动些,今日他要走,你出去照个面送一送,又有什么出格的?”

  “自己的姻缘不着急,天上就算掉馅饼也砸不到你的头上。”

  这番话惹得白雪几个姊妹捂嘴偷笑,白五婶眼睛一瞪:“你们把耳朵捂上,这是大人说的话,不准听!”

  白雪也跟着笑了,撂下剪刀还是不乐意去:“顾大人害羞是真的,没瞧上我也是真的,既然母亲将话说开,那我索性也说开了,若一个男子看上了一名女子,不用多言,早就遣人上门说合了,还要女子巴巴的去示好吗?”

  “他虽只是一介学官,到底是举人出身,将来能做县丞县令甚至知县也未可知,人家前途光明,何必娶一个贫家小女为正妻,就算瞧上我了,恐怕……怕也是做妾室。”

  白五婶脸色一白:“阿弥陀佛,我可没那个意思,我若存了叫你做妾的心思,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白雪吐了吐舌头:“我信口胡说,母亲别往心中去。”

  话才说完,白家小弟就跑进来嚷嚷:“他们要走了。”

  这下白五婶可没空同白雪讲道理了,捉住白雪的手便往外走,但还是晚了一步,顾北安一行人已经走出了小巷子,只剩下一丁点的背影,白五婶重重叹息一声:“哎呀,早知道不与你废话了。”

  —

  “民不与官斗,季安兄怎么连这句话都不明白。”

  这日茶楼之上,柳秀才约了主簿小聚,平日里二人交好,柳秀才这次约主簿前来,是为了诉苦。

  原来县学建立后就贴出了告示,上书秀才童生吃住免费每月贴补二百文月钱、普通学子通过考核可免学费伙食减半,同时孙教谕兼任县学的学长,是名义上的老大,但实际上招生教学全部都由兼任学谕的顾北安全权负责,顾北安还从衙门里游说了一个举人出身的无品官吏来做直学,至此,县学初具规模。